在山西省朔州市崇福寺曾经有座千佛石塔,为现存最早有纪年的楼阁式佛塔,今天讲讲这座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的故事: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文化融合佛教里,形成佛教中国化。在北朝时发展很鼎盛,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人人信仰,家家供奉佛像,形成求福求运民间化。
根据塔基座上题记,北魏天安元年宫内小臣曹天度在父亲和儿子相继离世后悲痛不已,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想建造一座石塔,以祭奠父亲颖宁和儿子玄明。于是遍寻能工巧匠,找来修建云冈石窟的工匠,石塔采用与云冈石窟同样的细砂岩材质。经历3年于皇兴二年宝塔建成,其风华绝代的气质便惊艳世人,将中国重楼建筑与古印度窣堵波完美地结合起来,树立了塔中国化。
题记拓片塔为方形九级实心楼阁式佛石塔,通高.6厘米。石塔造型优美,雕工精细。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平面呈方形砖砌须弥座,为后人珍藏石塔临时砌筑,长约一点四米,高约九十厘米。方形塔石座高24.5厘米,宽63厘米。正面浮雕两尊供养比丘,男像身着袍冠,女像穿着长裙,奉献摩尼宝珠置于莲花盘中,两侧蓬花吼狮。左右面浮雕男女供养人各10人像,背面阴刻字题记和两侧各1供养人像。
塔身高.5厘米,塔身底边长42厘米,仿汉阙式木结构建造,屋顶、排瓦、斗拱、椽望等一应俱全,各层塔四隅上部微翘出塔檐,宽度层层递减,使塔的轮廓微微内收,挺拔俊秀。一层每面各有佛龛,一面跏趺坐佛,旁一立佛像;一面跏趺并坐两佛像;余两面跏趺坐佛像,旁立两佛像。佛龛外小坐佛围抱,转角处为三层小塔,每层两坐佛。余层每面刻小坐佛,转角方形倚柱浮雕小坐佛,全塔共有佛像4尊。
塔刹高49.5厘米,最大直径12.3厘米,重10.45公斤。刹座为束腰重环圆柱,覆钵仰钵海浪弥山。刹身呈方形,每侧各有一个佛龛,内浮雕跏趺并坐两佛像,转角须弥山柱,上为雕出筒板瓦、瓦当檐。檐上四角均刻以山花蕉叶,四面山花蕉叶中各雕有一尊双手合十小佛像,中为覆钵托九重相轮,宝珠刹顶。整个塔刹就是原始的王阿育王塔形,雕工精细完美。
辽金时期安放于崇福寺,经历千年到了年,9月28日日军攻占朔州,文物瑰宝也成为侵略者掠夺的对象,曹天度千佛塔就是被掠夺文物之一。年,日本侵略者派兵包围了朔州崇福寺,把石塔拆卸装箱之际,一位名叫丁克成的爱国义士冒死把塔刹藏起来,于年献于崇福寺,保存至今。而基座和塔身则给侵略者偷运到日本,陈列在东京帝室博物馆中。年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开始向日本追缴失去的文物。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年3月至年4月,日本将一些公开抢掠的文物先后分6批归还中国,共计箱件文物被运送到台湾。九层千佛石塔就在第二批文物中,年存放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
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石塔,身首两分,此国宝塔身和塔刹终究会有重归一体的那一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在期待早日团圆。
被侵略者盗走前老照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