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贵族尉迟乙僧的艺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2/15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mx35

从线条的品味上来讲,尉迟乙僧执着于『折钗股』的意味,而非『屋漏痕』的感觉,即追求平滑内敛而避开顿挫节奏,这与怀素崇尚佛家倾空、出世的思想境界有关。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mx35

以上记载中虽然没有提到剑器、书法对尉迟乙僧壁画线条的影响,但从唐代的文化艺术状况与社会流行风尚以及尉迟乙僧长期在首都长安活动的史实来推断,他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的线路曲折复杂,成为一条潜在的脉络。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mx35

张彦远认为,『大尉迟』用线特点近似张僧繇笔法,即大气而洒落,具有雄伟、简约的风范。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mx35

而『小尉迟』用线类似『顾』『陆』之迹,即『紧劲连绵』,被誉为『春蚕吐丝』,尉迟乙僧的『屈铁盘丝』则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mx35

前者的资源为中土金文篆刻轨迹,力求以线胜色而突出线条的神韵;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mx35.5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后者的资源更倾向于西域的佛雕像,以及附于其上的『曹衣出水』的线条,强调色线结合的形体厚重感。两者区别明显,但都追求同一境界—即所谓『气正迹高』的境界。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主佛

张彦远力图说明一点:尉迟乙僧在借鉴『曹衣出水』画法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强化了用笔起落的严密性,在对质地轻薄的下垂衣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精密繁复的线条来表现形体的隆凸与起伏变化。

唐张旭古诗四帖

元代鉴赏家汤垕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尉迟乙僧画作的辉煌效果:『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意思是说看画面时感到强烈的凹凸,所画的衣服仿佛是堆起的绢织素袍,但手指摸上去时并未隐没在皱褶下,还是平平的壁面,由此可见乙僧画面上营造的凹凸感在视觉经验中的逼真性。

克孜尔石窟第窟乾闼婆王及其眷属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有专家认为这说明尉迟乙僧对人体结构的深入理解,而笔者则认为这说明尉迟乙僧对艺术史和雕像的理解已达到一骑绝尘的程度。

清任颐公孙大娘舞剑图轴28cmx41.9cm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