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山西在春秋战国时为晋国属地,故此现在也简称为“晋”,历朝历代流传下来无数的文物,尤其是“地上”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之首。山西复杂多变的自然地形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晋北、晋中和晋南的风土人情和文物建筑便各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晋北主要是指大同、朔州和忻州一带,古时靠近关隘,地方风俗更贴近关外,人民性格粗爽。大同乃九大古都之一,古迹丰富。
大同城区内的古迹大部分集中在平城区中心的古城墙公园内。在辽、金、元、明历代修筑的城墙基础上,年重新修复,还原明朝的大同城形制,免费开放。登上城墙,瓮城箭楼有古犷雄伟之风,四面通达的宽阔平台则成为了现代意义的悠闲公园,公众可以在城墙上漫步、骑自行车,古今结合,并行不悖。城墙之内保存有辽代寺院华严寺建筑群、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辽金时期的寺院善化寺、长明代的九龙壁和五龙壁、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清真大寺等等。登上华严寺的华严宝塔,可将大同古城尽收眼底。
大同是北魏时期的首都,北魏留存的建筑文物极少,而大同云冈石窟内的雕刻则提供了北魏建筑形制的考察蓝本。云冈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大部分石窟开凿于北魏,也保存了明清时期修缮的楼阁。东西向1公里长的北周山范围内,分布着云冈石窟最主要的45个窟洞,佛像现计五万多尊。不同的窟洞反映了北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早期石窟由当时的沙门统昙曜主持,佛像巨大,庄严肃穆,象征北魏的五代皇帝,称“昙曜五窟”;中期石窟题材和元素更多样化,造像形式缤纷呈现,华丽辉煌;早中期的石窟主要都是北魏皇室支持的,财力雄厚,而晚期石窟开凿时正逢北魏迁都洛阳,失去了皇室的支持,仅由留守大同的贵族和民间信徒集资开凿,这部分石窟也称为“民间石窟”,规模和精美程度虽不及早中期,但也流露出一些民间智慧。
中国五岳名山中的北岳恒山,位于大同下属的浑源县,海拔多米,恒山秀峰百座,但开发的登山路线不多,精华在于悬空寺。悬空寺始建于年,佛、道、儒三教合一。在前往悬空寺的路上,远看悬空寺就已经令人啧啧称奇。木楼仿佛“悬”在半空之中,底座下虚无的柱子看起来也似乎完全起不来支撑承重的作用。其“险”之奇,实质是古代工匠卓绝的建筑技术的体现。走上悬空寺,就变成了是自己悬在半空的感觉,险峻之势加倍放大。恒山的攀登山径比较平坦舒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需要太多体力,大约一小时就能到达天峰岭的岳庙。岳庙是恒山除悬空寺以外的一处“小险”,在通往大殿前有一段倾斜度很大的石梯,尽管石梯非常宽阔,爬上去时也几乎得手脚并用,心惊胆战。
晋北的古迹,往往不仅看起来极具古韵美感,且其蕴含的建筑原理也深奥精妙,至今已历年多风雨洗礼的应县木塔,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木建筑技术的巅峰代表作。应县木塔建于辽代,高近60米,这样高度的塔看起来一般都有很高的感觉,但因为应县木塔的底座直径也达到了30米,所以整体有一种方正厚重之感。应县木塔采用全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钉一铆,明朝时应县曾发生六级大地震,应县木塔丝毫不为所动。应县人民都将它视为珍宝,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非常珍惜爱护它,应县木塔内的辽代萧太后壁画也保存甚好。
佛教圣地五台山,也在晋北的忻州。五台山由五座相连的山峰组成,最高点在北侧的叶斗峰,海拔超过米。这里的寺庙几乎都有自己流传的佛教故事,香火最盛最有灵气的是菩萨顶真容院,显通寺则供奉着五台山五个台顶的文殊。尽管大部分的寺庙都集中在五台山,但隐藏在五台山周边村落小镇里的南禅寺和佛光寺才是我国现存唐代最早的木构建筑,两寺均屋顶平缓,结构简洁,保留有珍贵的唐代壁画。
山西人爱好面食,在晋北当然也能品尝到各种各样的面!大同人吃面,喜好配以羊杂;有独特的“大同月饼”,以红糖制作,口感绵厚;也有来自浑源县的凉粉,以土豆粉、蚕豆和豆腐干混合制成,爽口透亮;五台山出产台蘑,营养丰富,以台蘑制作的酱料更是下饭神器。晋北气候也盛产黄芪、小米、黄花菜和沙棘。在晋北领略古代建筑遗风的同时,还能品赏到这些山西美食,一举两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