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宋希於边角谈康有为殿试策小掌故一段,足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9/2

张次溪的戊戌藏品

《戊戌变法运动六十周年纪念展览目录》《戊戌变法运动六十周年纪念展览目录》戋戋小册,白色封皮上印有红色仿宋体书名和“北京图书馆群众工作组编.11.”字样。我从沪上所得的这册,似与一批顾廷龙旧藏同时散出,封面却有“翰才先生赐存张次溪呈一九五九、七、廿六”的钢笔题赠。秦翰才藏书多归上图,此册倒也可能曾偶然滞留于顾老案头。“.11.”是此册编印时间,《目录》对展览时间并无提及。我检黄炎培、郑振铎等人日记和当年报章(希文《戊戌变法六十周年纪念展览》,上海《新民晚报》年10月14日第6版、10月15日第6版),方知展览正式开幕于年9月26日。

从《目录》看,展览分“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戊戌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的影响”三部分,展出照片、地图、书籍、手稿等三百馀种。展品来源多样,附有索书号的显然是北京图书馆自藏,此外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江苏省博物馆等单位及张次溪、康同璧、陈垣、张静庐、郑舜微等个人所提供。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赠”,如徐凌霄赠光绪刻本杨深秀《雪虚堂诗钞》(按当系《雪虚声堂诗钞》)、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赠光绪铅印本兰谿不缠足会编《劝女子不缠足集说》。北图今天已成国图,检国图“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这两种书都有,可能就是当时得赠的。

个人中,张次溪提供的展品最多,这显然是他赠此册给友人的原因。这里把《目录》中所有注明“张次溪先生藏”的条目汇抄于下:

孔子改制考(儒考诸子)

康有为述张篁溪笔记抄本一册

大同书甲、乙篇

康有为撰板权页题“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年己未三月”()上海长兴书局铅印本一册

大同书

康有为撰《不忍》杂志第一、二期(年2月3日)板权页题“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四年正月、二月”二册

万木草堂故址之图

汪公岩绘癸巳彩绘本

万木草堂旧址大门(康有为在广州讲学的地方)照片

汪公岩绘据张次溪先生重摹本复制

冷风热血图(康有为年在桂林讲学图)绘本

汪公岩绘

公车上书记

题“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记光绪二十一年()刻本一册

南海先生四上书记

清徐勤编光绪二十一年()上海时务报馆石印本一册

改并浏阳城乡各书院为致用学堂公启

谭嗣同撰《湘报》第十一号

湖南时务学堂遗编初集

民国间排印本一册

康工部五上书稿附法国和中国照会(据《知新报》译日本《时事新报》,附图)

唐[康]有为撰清刻本一册

戊戌政变记八卷

梁启超撰民国25()年上海广智书局铅印本一册

湘绅公呈

缪润绂辑光绪二十四年()刻本一册

康有为上书头本(唱本)

不著撰人名氏坊印本一册

康有为人人乐(唱本)

不著撰人名氏坊印本一册

查抄康有为(唱本)

不著撰人名氏坊印本一册

绣像康梁演义

不著撰人名氏坊间石印本四册

万木草堂丛书目录

张伯桢编刻本一册

通缉富有票各逸匪姓名单

刻本一册

康南海

梁启超撰(题孔子诞生年)年上海广智书局铅印本一册

绵竹杨先生事略

黄尚毅著年绵竹县行政公署石印本一册

哀烈录五卷

康有为编广州商民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其中有康烈士广仁传一篇)

(12、13、14、20、21、24、26、27、30、31、32页)

与戊戌有关的部分已这么丰富,张次溪那全部一万七千馀件藏品的珍贵可想。得赠《目录》的秦翰才也是有史料癖的,我能想象他收到小册子时的快乐。

康有为殿试策小掌故

“戊戌变法运动六十周年纪念展览”里引起我兴趣的还有陈垣提供的展品。刘乃和《陈垣与北京图书馆》一文曾回忆:“年,北京图书馆纪念戊戌变法六十周年,并举办展览。征展品于援师,援师将珍藏的康有为殿试卷、黄遵宪撰《人境庐尺牍》墨迹册页和徐继畬《瀛环考略》二册原稿本等,交馆展出。”(《文献》第十四辑,书目文献出版社年12月版,页)对看《目录》,她的记述非常准确,陈垣提供的正是这三件。

康有为殿试卷在《目录》中很特殊,它本身有一段简介:“康有为参加过几次考试,被顽固大臣和试官看作‘狂生’予以阻难。在年(光绪21年)的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其后竟还有长得多的一篇“康有为殿试卷说明”,在这一小册里绝无仅有:

康有为系光绪廿一年乙未科二甲第四十六名进士。是科阅卷大臣系徐桐、薛充[允]升、廖寿恒、陈学棻、李文田、徐用仪、汪鸣銮、寿某。

今卷面及卷内浮签有“二甲第四十六名”等字,即李文田笔迹。

殿试策例要每行到底,系道光以后风气,道光以前不如此。

此卷末尾倒数第二行,差两字不到底,盖因有两个“幸甚”,匆促中漏写一个,故不到底。

康有为说:是科殿试,他本应得一甲,为同乡李文田所忌,故置二甲。其说不足据。

今卷背列阅卷者八人,七人包括李文田在内皆加○,而加△者是满大臣寿某。《清朝进士题名碑录》(哈佛燕京社版)独漏了康有为名,因原碑字有磨灭,

偶未校补。(14页)

其中的寿某乃指寿耆,不知何故隐去其名。

康有为殿试策小掌故陈垣在年3月26日写给柴德赓的信中说:“适北京图书馆送来《戊戌纪念展览目录》一册,第十四页有康有为殿试策小掌故一段,足供谈助,特以媵函另邮呈寄。”(信稿,收入《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11月版,页)指的就是上面引录的“说明”。为一篇小掌故特地寄送一本书,足见重视。联想到刘乃和还说陈垣“曾为展览会审查展品”,这篇小掌故是否即由收藏者陈垣自己拟稿,亦未可知。另据《目录》介绍,《人境庐尺牍》乃是黄遵宪写给梁鼎芬的书札墨迹册页,信中提到了强学会的情况(22页);《瀛环考略》则是《瀛环志略》的稿本,共二册,此本徐继畬于道光二十四年()写成(第4页)。

陈垣年病逝后,所藏书籍和文物辗转由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收藏(参陈智超《殊途同归:励耘三代学谱》,东方出版社年4月版,-页)。循此提示,我检知康有为殿试卷、《人境庐尺牍》与《瀛环考略》稿本今天都收藏在首都博物馆,长期出现在常规展览。虽然它们时常被参观者看到,也曾经被研究者提及(如《首都博物馆论丛》曾发表杨洋关于《人境庐尺牍》的两篇论文),但多未交待它们是陈垣的旧藏,也就未能深入表彰前辈辛勤保藏文物的贡献,殊觉未惬。

陈垣赠瞿兑之的《大同武州山石窟寺》

《大同武州山石窟寺》去年我还辗转得到铅印本《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一小册。大同武州山石窟寺就是今日俗称的云冈石窟。此册卷首置有两页四面蓝印石窟照片,内文收入两篇文章:《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注明出处为“录《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二第三号”(按此二期杂志出版于年2月15日、3月15日),作者为“众议院议员陈垣”(援老当时似尚看重自己的这层身份);《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注明出处为“译《国华》第百九十七及百九十八号”,作者为“工学博士伊东忠太”。没有版权页,只在最后一页伊东文章末尾缀了一段“编者识”:

陈援庵先生既发表其大同石窟寺记于《东方杂志》,同人正谋另刊单行,其喆嗣孟博君复在日本《国华》杂志抄得伊东氏此文。此文专就建筑方面研究,与陈先生文之专就历史方面考据者意各不同,然皆足为游大同石窟寺者之一种极好参考。因依黄君孝可所译并录于后,以公同好。(48页,原无标点)

孟博乃是陈垣的长子陈乐素,他年少时名博,又排行老大,故称。

陈垣的这篇文章是他生平所写的第一篇佛教论文。据我所知,《东方杂志》之前,此文曾在山西的《来复》周刊上发表;而此册后来又以手写石印方式印过一次,书名改题《山西大同武州山石窟寺记》,复增益施工计划书、图表和《云冈唱和集》。二事附记于此,留待有心人再发掘。

这个铅印本不多见,我得的这册封面更有毛笔所题的“陈援庵所赠十年十一月宣颖”字样。宣颖即瞿兑之,他得赠此书的“十年十一月”即年11月。翻阅田吉《瞿宣颖年谱》(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4月),可知瞿兑之在此前一年的夏天刚刚从上海来北京谋职,到北洋政府交通部工作;年夏秋冬间,尝数至大同、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翌年春再游大同,调查云冈石窟。我复检北洋时期的政府公报,知年9月22日瞿兑之被派兼在交通部秘书室办事(《政府公报》第一六五八号,年9月25日出版,第7页),任期当至年7月19日被任命为国务院秘书为止(《政府公报》第二二九一号,年7月20日出版,第1页)。得赠此书的年,更是途经大同的京绥铁路(今京包铁路)竣工通车的年份,作为北洋政府交通部的主要工作人员,瞿兑之显然忙于此事,前后多次来此地公干。

瞿兑之勤于记事,娴于吟咏,这几年他关于大同的作品颇多(《大同纪游》一文收入《补书堂文录》卷一,五古《大同》二首、七绝《再游大同杂题》四首收入《补书堂诗录》甲录卷一,另有集外诗文若干)。具体涉及云冈石窟的记述,则见于其文《少年游》(原载《旅行杂志》第五卷第十号,年10月出版,署名瞿铢庵;后收入赵君豪编《卧游集》,五洲书报社年5月版),说是壬戌()之春,“京绥铁路属余往大同调查武州石窟”,因“城中往云冈约五十里”,故而骑马前往,“亦深会策骑之趣也”,看来此行兴味不浅。文中录诗一绝,是《再游大同杂题》的第一首,翻阅《诗录》,乃知其未及征引的第二首是专咏云冈石窟的:“漏月嵌星一柱通,斧痕依约见神工。当年锦镜林渊地,石壁横空倚朔风。(石壁上有凿痕,盖《水经注》所云山堂水殿。)”(《补书堂诗录》甲录卷一页十二下)

这本小册子上没有留下陈垣的笔迹,有些遗憾。但书中两篇文章之间节录吴伯与《游石佛寺并引》的补白页(24页)上,瞿兑之用毛笔满满当当地抄录了清人曹溶关于云冈石窟的一首排律:

云冈寺宴集

曹溶

见道光《大同县志》

邀客坐平沙,寒阴半雪花。旃檀罗十寺,罄莞幻三车。堤柳飘金梵,风毛映玉砂。野清围列骑,径曲隐吹笳。石鼓喧宵汉,冰泉砺齿牙。法幢随雾雨,宝座即谽谺。佛国游堪借,军容静不哗。遥天开帟幕,中席进琵琶。鼎沸亲煎茗,盘空映削瓜。兴馀攀铁锁,深处乞胡麻。醒酒穿林麓,贪欢置网罝。镝声鸣卧虎,矛影散秋蛇。未碍西来法,聊舒远放嗟。古今人孰在,铭刻意徒奢。水绕孤城直,山分大漠斜。要荒齐奉版,驼马各归家。境胜酬官冷,闲多缓鬓华。敝裘亲叆叇,彩笔付蒹葭。当轼悬捎兔,移灯照晚鸦。碧云犹徙倚,不信出尘赊。

瞿兑之抄录的曹溶《云冈寺宴集》瞿兑之后来又撰有专文《大同云冈石窟志略》,刊载于《国闻周报》第六卷第四十二、四十三两期(年10月27日、11月3日出版,署名兑之)。文中不忘提及陈文的导夫先路之功:“民国以来,中外人士对于云冈之记载公布问世者接踵而兴。其以华文发表成专编者,厥推民国七年出版新会陈垣氏所著。”(第四十二期,第1页)《诗文选录》部分亦选入曹溶的这首诗(第四十三期,第5-6页)。学如积薪,瞿兑之是善于蕴蓄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