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重庆历史文化无存在感被大家忽略的世界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11/28

重庆没“历史感”?

家乡重庆被誉为“山城”、“雾都”,作为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巴国”较之“蜀地”,知名度相差甚远。对多数本地人来说,“渝”这简称的出处都不得而知,更别说只知“洪崖洞”,“李子坝”的外地游客了。其中原因我们不去深究,但事实真是如此么?

重庆市区重庆市区

竟有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国家对优秀中华文化的发掘,游客对于目的地的本地风物愈加重视,不仅是对美食美景,风俗习惯的体验,还有对历史文化的探寻。在重庆这座仿佛历史感缺失的城市,却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地方。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仅有31处,长城,兵马俑大家都耳熟能详,重庆的这处遗产您去过么?

宝顶山石刻景区宝顶山旧入口

古典文化艺术宝库

不错!它就是重庆大足石刻,和柬埔寨吴哥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齐名的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和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共同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是国际公认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文明见证。

宝顶山石刻宝顶山石刻

大足石刻简介

大足石刻主要在唐宋两代大规模建造,约两成的造像完成于明清时期,除了因战乱而暂时停工外,整个雕刻过程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广义上看,大足石刻是整个大足区一百多处石窟雕刻的总称,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为代表,简称“五山”摩崖造像;狭义来说,大足石刻的参观旅游多指宝顶山和北山两处景点,它们在晚唐至南宋这段鼎盛时期完成雕刻,尤其以宝顶山石刻的内容更加丰富,造型更为精美。

宝顶山石刻宝顶山石刻

探访宝顶山

儿时来宝顶山只见古朴的山门和摩崖造像,从山崖顶部圣寿寺步行,往下至几十米高的崖底即可参观。如今的景区由石刻西侧新建的巨大山门,广场以及游客中心处进入,还有观光车代替长距离的步行,实在有点夸大做作之嫌。想到这也算是对世界遗产的重视,加之“身不由己”,除了吐槽也只能作罢。

宝顶山新山门山门广场宝顶山石刻

整个雕刻区域历经千年而未遭破坏,因而景区内环境也是自然生态。古树参天,石桥亭台,翠竹掩映,尤其在炎炎夏日,让人很是惬意。

景区环境景区环境景区环境

宝顶山石刻由本地人赵智凤组织开凿,在南宋年间历经七十年完成。石刻沿着山体崖面呈马蹄形分布,观赏中心区域名为“大佛湾”和“小佛湾”。雕刻以宣扬佛教密宗为主,将儒释道完美融合,通过栩栩如生的造像,描绘了近30个宗教相关的故事,上万尊造像竟无一重复,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大佛湾毗卢庵洞无量寿佛经变相

其中三十多米长的“释迦涅槃圣迹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卧佛造像,巨大的佛头让人印象深刻且心生敬畏;国宝级的“千手观音像”更是饱经沧桑,自年由数百名专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闭关”近8年才得以完成;“九龙浴太子图”更是利用山涧清泉,描绘出九龙吐水,为释迦太子沐浴的生动场景,实在是巧夺天工。

释迦涅槃圣迹图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图

除却那些“地标”似的大型造像,那些对平凡人物及生活故事的描绘更添亲切感,也更让人印象深刻。“地狱变相龛刻”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地狱酷刑,就像古时的“普法读物”,行为的约束源自其结果的“惨不忍睹”;“父母恩重经变相”便是鲜活的“孝道教材”,从怀胎十月到父母将子女抚养成人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于石壁之上,感人肺腑;《牧牛图》更是长达三十米的“艺术长卷”,十二组造像诗情画意般描绘了古代的放牧生活,世外桃源般的质朴情趣让人神往。

狱变相龛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牧牛图

观后感

丰富的题材,生动的色彩,精湛的技艺,宏大的规模,这些都是我对宝顶山石刻的观后印象,也代表了大足石刻的艺术成就。观赏大足石刻有如现实的“穿越”,近距离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感受俗世的表达,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它不仅是重庆的历史积淀,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人类的宝贵财富。

旧宝顶山门

儿时的入口处已改为出口,古朴的山门依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