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晒晒我喜爱的佛教造像石窟寺类书籍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6/21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作者

南面书城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对佛教稍有了解后,阅读兴趣逐渐聚焦介绍佛造像一类的书,之后发现:真正有震撼力的佛造像,大多在石窟寺里,于是乎又对石窟寺之类书籍有了兴趣。

稍微了解佛教史,我们就会知道,佛教创立的年里,是没有佛像的。佛祖释迦牟尼生前明确反对偶像崇拜,他是想让信徒们聚焦真正的教义,不要被外在表象所惑。

然而,毕竟俗人占据大多数。对于深奥的佛理,连佛学家也辩不清楚,何况普罗大众呢?还是眼见为实,让老百姓去心心念想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是很困难的。佛教造像终究还是兴盛起来!

我本凡夫俗子,跟大多数人一样,佛理悟不了,最终将兴趣转移到了佛教造像上面。

目前大多数寺庙里的佛像大都一个模式,除了装饰得金碧辉煌之外,大体没什么看头。因为佛教像在宋代之后便没落了,明清更是走向了一个统一呆板的模式。

真正让人惊叹的佛造像,在石窟寺或博物馆。人们期盼佛法永存,便把佛像刻在大山那坚硬的石头上,果然,千年之后,耗巨资雕琢的佛像大体保存了下来,让我们有幸瞻仰一两千年之前,不同时代人们心目中佛的形象。

瞻仰过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及敦煌石窟那震撼心灵的佛造像之后,不由得引起内心的好奇,去探寻其中奥秘。

最难忘的入门书是《佛陀形影》,台北故宫专家李玉岷写的,内容经典,文字接地气,没有学究气。这本书精装彩页,费用不菲,印量也不多,犹豫之中挂在网店里,虽标了较高的价格,仍被有识之士订走了。

佛造像之所以吸引人,除了信仰因素外,主要在于其艺术魅力,懂不懂艺术没关系,了解一下佛教艺术的发展脉胳是必要的,于是买了本赖永海先生的《中国佛教艺术史》(图一),赖先生是顶尖佛教学者,他的艺术史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毕竟佛像是从印度发源的。要了解佛造像为什么会在印度产生,是怎样传播发展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有本书非常好:《图说犍陀罗文明》(图二),孙英刚,何平著,这本书作者不是特别出名,但内容好,把佛造像起源、传播、发展的脉络介绍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有了这些常识,再去石窟寺或博物馆,就大有看头了,面对千姿百态的造像和花花绿绿的壁画,我们看的不仅仅是热闹,大体能看出点“门道”来了。

当然,对石窟寺要有基本了解,不能忘了先读读宿白先生的经典名作《石窟寺研究》。

因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明确的时间和路线图,所以,石窟寺和佛造像的时代性和地域差异很明显,大体分西北新疆与河西走廊、中原地区和西南巴蜀地区几个片区,近些年,关于地域特色的介绍,出了一些书,象《中国西南石窟研究》、《空山:静寂的巴蜀石窟》(图三),这些书对地区石窟寺有概括的介绍,我们去旅行的话,可作导游图。

当然,真正去一个石窟寺,还要先做功课,不然,恐怕会时希望而去,失望而归,看不出什么来。

计划去大名鼎鼎的敦煌石窟之前,我先读一读《敦煌艺术入门十讲》(图四),段文杰的《佛在敦煌》(图五)、赵声良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图六》,等,这样,去了之后,我们能大体从佛造像和壁画上,看出基本内容来,每副壁画背后都有一个佛经里的故事,如果不提前了解,看到的将斑驳陆离、模糊不清的“墙上涂鸦”。

几个石窟看下来,便有了新的想法,想知道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造像背后,有什么历史背景、宗教典故、文化变迁。关于文化艺术特色发展变迁的书,像王忠林先生的《弥勒佛像的中国化演绎研究(图七),还原了弥勒佛在中国传播演变的历史轨迹,艺术形式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路径。厚厚的上下册《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图八),则是更专业,更详细的解读。

最近出了本新书《龙门石窟供养人——中古中国佛教造像中的信仰、政治与资助》(图九)。别看书名拉拉杂杂这么长,内容却很精彩。从书名就能看出来,这本书是外国人写的。外国人的书名很长、很细,想一下子把书的内容大体上介绍给大家,而我们的书名偏偏很短,只想用一两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意图。

外国人的视角和考察问题的方法,与我们迥然不同。这是读了这本书的直观感受。

这本书好象是在说供养人——石窟开凿的发起者、出资人,其实不然,书的内容丰富精彩、线条清楚,只是以供养人作为切入点,通过佛教造像不同艺术特征的对比,以及供养人留下的题记,还原了冰冷石窟背后,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有政治背景,有宗教观念的变迁,有不同的执着信仰,当然,最终跟一个个悲欢离合们的人物故事连在了一起。通过考证,还原了一些历史事实,还原了历史真相。

真想不到,一个个冰冷的石窟,在学者笔下,如此鲜活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