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集选自年-年近10年间,林徽因在全国各地与那些珍贵古迹合影的珍贵画面。提起林徽因,人们对她的爱情事迹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但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她也留下过属于自己的浓重一笔。本图拍摄于年,梁思成与林徽因正在考察沈阳北陵古建,这时的林徽因已有身孕,但在对古物进行测绘时依然坚持亲力亲为。
林徽因曾经创作过为人们所熟知的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就如其本人一样,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热。但在工作中的林徽因却是另一番模样——专业且非常投入。图为年林徽因在北平郊区杏子口北崖石佛龛考察时所留在的画面,测绘结束后,林徽因正坐在石龛旁专心地做着笔记。
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来到山西大同,可是当梁思成一行到达的时候,却发现连食宿问题都难以解决。幸好大同火车站站长李景熙是梁思成留美时的同学,他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又通过政府的协助,让大同唯一一家饭馆为他们提供三餐,这种“特殊待遇”也就是每餐一碗汤面。即便是这种条件,他们依然完成了对大同众多古迹的考察。图为林徽因在云冈石窟工作时留下的照片。
此图拍摄于年,云冈石窟内著名的露天大佛下坐着的正是林徽因,此时的她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无比协调。
林徽因虽然出生在江南的名门望族,从小衣食无忧,但她并不是旧式中国名门小姐的样子。深闺式平静安逸的生活并不适合林徽因,此图拍摄于年,众人来到河北正定的开元寺进行测绘,工作中就拍下了这张林徽因站在房梁上的照片。
年,为撰写《中国建筑史》而收集材料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来到了浙江金华武义的延福寺。延福寺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这座寺庙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最为久远的珍品。根据当地人讲,他们夫妇二人在武义考察时共居住了9天,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这其中就包括这张林徽因爬到房梁上后,面对着镜头的微微一笑。
年8月林徽因第二次来到山西进行考察,在汾阳灵岩寺,与这尊明代的大铁佛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根据寺内的僧人的回忆,这里曾经一座规模宏大的护国寺院,清光绪二十六年()村民间的一场大规模械斗让这座绵延半里的寺院变成了废墟,还好这座明代的大佛依然留存。只不过,当梁林二人离开后不久,日军侵华,这座大佛被附近的兵工厂拉去化成了铁水。
图为梁林夫妇站在天坛祈年殿上拍摄到的画面。天坛虽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之所,但经历了八国联军的糟蹋,早已破败不堪。年5月11日,天坛开始大修,为了保证质量地完善天坛修缮工程的实施,文整会特聘梁思成、林徽因等古建专家作为工程的技术顾问。梁林夫妇和古建专家们在祈年殿顶上的留影,也成为人们对那次大修工程最直观的记忆。事后的林徽因回忆道自己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年5月,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前往洛阳,去往那个开凿于北魏年间的龙门石窟。但当时的龙门地处荒郊,道路不通,人烟稀少。山间的道路石径湮灭,崎岖难行。杂草与荆棘不时地扯挂着林徽因的头发,最后她索性掏出随身携带的毛巾系在头上,于是留下了这张头戴毛巾的画面。
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来到山东,来到兖州测绘兴隆塔。那一日,诗意浓浓的林徽因登上高耸入云的兴隆塔,古老的兴隆塔和青春靓丽、气质绝伦的绝代佳人相辉映,留下了这一个美妙的瞬间。此外,经过他们多日的考查和描绘,《中国建筑史》中对于兴隆塔也有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陕西铜川市的药王庙,对药王山隋唐以来的摩崖造像做了测绘,留下了林徽因在药王山摩崖造像西边体量最大的那座圆雕坐佛之上做测绘记录时的照片。
同样是年6月,林徽因当时在耀县古城外拍摄的一张画面,站在花海中的林徽因显得格外美丽。
年6月,结束陕西的考察后,一行人进入山西继续考察古建,林徽因在去太原的火车上扭头回望,偶然发现了榆次铁路边的雨花宫,并看到这座宫内有着不可放过的建筑历史价值。他们决定返回榆次的雨花宫中,拍下了照片和勘查图纸资料。这张林徽因靠着雨花宫的大殿柱子照片也成为弥足珍贵的记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就断言,中国已不存唐代建筑,要想看唐代建筑只有去日本奈良。年6月底,来到山西五台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最终他们也是在这里,发现了这座唐代的建筑。图为林徽因正在对佛光寺内经幢进行测绘的画面。
当年梁林二人来到佛光寺后,寺内得老僧说那位妇女塑像是武则天。但远视眼得林徽因看到大殿梁上一排不清晰毛笔字,上面写着“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的字样,后来林徽因又想起殿外石幢上刻写有经幢上也同样记载了“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由此确定了这座唐代寺庙捐庙的资助人就是宁公遇夫人。图为百年前的林徽因与千年前的“女弟子宁公遇”两人的珍贵合影。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