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北魏色彩云冈风华,这一次守护国宝与游戏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8/12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让我们先从一道选择题开始——

以下哪些是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成果?

A.石窟超高清三维建模与重建?

B.石窟研究史料数字化

C.3D打印复原石窟

D.以上选项皆是

这并不是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单元测试题,而是腾讯游戏为99公益日开发的「PlayForGood」互动H5答题页面。用户只需参与答题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在闯关过程中获得的积分,则将直接转化为「爱心助力值」,直接投入到云冈石窟第16窟16-1窟的数字化保护中。

从历史深处走来

云冈石窟在中西丝路交通史和中国艺术史上,都有其特别的位置。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早早认识了它,它似乎离我们很近,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它又显得有些陌生。

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年),历时70年完成的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

云冈早期开凿的石窟以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昙曜五窟」为代表,也正是如今云冈石窟的第16至第20窟,而大同云冈石窟的兴建也由此开始。

这五个洞窟名为穹隆窟,石窟内的空间狭小但其中的佛像却高大挺拔,洞窟窗口开设于洞前壁上方,光线从这里照射进来,正好照亮大佛的面容与肩膀,令大佛仿佛拥有生命,也令观者为之震撼。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其所著《水经注》中如此描述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这座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的「人类文明瑰宝」坐落在大同城西的一条古道上。

这条古道经由云冈到左云县、右玉县到达内蒙的和林格尔,然后右拐到呼和浩特,左拐过黄河,千年之前的中外商人经由这条路来往东西、互通物产,云冈石窟就成为了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如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所说:

这里现存大小窟龛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余尊,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历经多年的风雨,云冈石窟的造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正式开启了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起,相关部门从加固、风化、水害、环境等多方面对石窟进行修缮保护,进入21世纪后,云冈石窟启动了防水保护工程,如今,云冈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水害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环境和保护状态极大改善。

虽然已经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云冈石窟这样的大型石窟,避免不了自然风化,研究者们的每一天,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探索石窟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利用,是历史必然的趋势——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石窟的数字信息,还可以为石窟的实体保护和云冈学研究提供依据。

云冈石窟仍在不断风化中,数字化保护越快越好,能较早地保留原始数据。

云冈研究院数字化部门负责人宁波向爱范儿介绍道。

云冈石窟是高浮雕石窟,巨大的空间、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雕刻都给数字采集、数字还原带来远超平常的难度。

但云冈在文物数字化方面起步较早,年云冈石窟与北京建筑大学合作,对整个云冈长达一公里的外立壁进行了扫描,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测绘方式。

后来,云冈石窟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始对洞窟进行全方位三维激光扫描,十几年间,云冈石窟积累起一个宏大、完整的数据库,最近两年,云冈石窟的运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也建立起来,研究者们也已经实现了多年来异地复制洞窟的梦想。

以高分辨率、高精度(云冈的标准是影像8k分辨率、点云精度0.03毫米、95%以上色彩还原度)记录文物现在所有的信息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第一步,利用这些数据,重新解构、分析、重组,对其进行一些深层次应用,例如虚拟复原和虚拟还原则是第二步,更进一步,是利用已有数据进行数字资源的深度开发。

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技术迭代,见证着前沿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发展。比如世界范围内最大体量的文物复制项目——在青岛等比例大小复制的云冈石窟第三窟西后室,就是多种前沿技术的综合运用。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这个项目历时两年完成,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浙江大学的技术团队对佛龛拍摄了一万多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整体三维重建误差小于5毫米。

近年来,中国在文物研究与保护维度,已经逐渐走在世界的前沿,为进一步保护云冈石窟,前沿的数字化保护方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文物的唯一性、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特性相比,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具有无限的、可共享的、可再生的优势和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通信、计算机、光学等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以再现、保存、分析研究、文化传播为目的的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正是科技公司更擅长的方向。

技术,总是在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迭代、进步乃至飞越。当前,数字化技术为文物修复越来越多的可能,比如游戏制作中的3D场景扫描、实时渲染、云存储等技术能力,更有机会在「逼真」复原的同时,兼顾对历史文物的活化演绎。

向未来走去

用数字化的力量,让云冈石窟在数字世界里获得永续的生命,让更多人领略到云冈石窟艺术之美,不仅仅关乎技术的进展,呈现方式与展示载体也在其中起着不小的作用。

如同腾讯副总裁程武所说: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不是要拯救传统文化,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新的绽放,数字化不仅是迁移的工具,更是创造新文化的手段。

北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远,云冈再次大修时的辽金也已过去千年。如何让年轻人身临其境地体验云冈石窟反映的历史与当下,或许游戏能够给出它的解读。

此次腾讯与云冈结缘,则要从七年前说起。彼时,腾讯开始推动长城的实体保护和数据化采集。

7年间,腾讯联合社会各界致力于长城保护的人们,共同探索长城新的修缮方式、数字资料的采集和留存方式,号召社会更多的力量共同保护长城。

这其中,腾讯游戏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者荣耀》曾认捐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修缮项目,并在游戏内推出的全新系列英雄——长城守卫军。《手工星球》则与腾讯长城保护项目组共同发起了以「长城正年轻」为主题的长城保护计划,并邀请知名沙盒游戏建筑团队「国家建筑师」成员喵奏及其团队使用多万个像素材料,在游戏星球中同步1:1复原了米的喜峰口西段潘家口长城。

现在,在深度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腾讯游戏开始探索将以往积累的成功经验应用于更多、更广泛的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自然而然地进入腾讯的公益视野。一群「技术宅」开始探索,如何将来自游戏产业的技术能力与技术资源投入到云冈石窟的保护中去。

正如腾讯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马尧所说:

我们不仅可以讲它们的故事,还能够帮助它们面向公众筹集资金,我们积累的大量技术要如何跨界帮助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是我们在内部讨论了好多轮的话题。

当下常见的历史文物数字化路径有数字拍摄、三维建模、照片建模等方式。

在游戏制作技术中,如3D场景扫描、实时渲染、云存储等技术能力,有机会在「逼真」复原的同时,兼顾对历史文物的活化演绎。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完善和研发,无论是操作系统平台还是游戏引擎,都能支持更高分辨率,让文物的细节体现得更加细腻,让数字模型的特征输出更加出色。同时,游戏引擎也有机会为文物数字化复原流程标准化,以及协作规模化带来积极作用。

此次99公益日腾讯游戏20多款游戏和电竞赛事一同助力的云冈石窟项目,旨在呼吁大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