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王隽珠(稳舟),年出生于黑龙江,祖籍山东莱芜,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黑龙江省博物馆《王隽珠艺术馆》荣誉顾问、黑龙江省画院终身成就艺术家、海南省旅居海南艺术家联谊会顾问。
中国美术馆收藏:《山长如城》《太行印象》《不到鱼期早息船》等3件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收藏:《华山夜行》《清辉图》《秋忙图》等6件作品
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立——《王隽珠艺术馆》收藏作品件
出版:《王隽珠中国画作品集》、《王隽珠中国画作品选》、《稳舟——生命奇迹系列选》、《王隽珠画集》、《画家足迹——稳舟》、《国画家—王隽珠》、《黑龙江省博物馆王隽珠艺术馆藏品集》
王雅君,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
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西省当代工笔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工笔画学会副主席、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大同画院专职画家、黑龙江省画院特聘研究员。
参加省级和全国美术作品展及获奖经历:
1.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3.获“第七届大连艺术博览会”优秀奖(最高奖)
4.获“首届全国中青年花鸟画提名展”优秀奖(最高奖)
5.参加“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6.参加“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7.获“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大展”金奖;
8.获“山西省第二届工笔画大展”银奖及学术奖
9.获“第十五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铜奖(三等奖)
10.特邀参加“山西省第三届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11.参加“第十六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
12.特邀参加“第四届山西省工笔画大展”
13.特邀参加“山西省中国画学会首届理事作品展”
14.特邀参加“山西省当代工笔画艺术研究院首届院展”
15.特邀参加“山西省当代工笔画艺术研究院工笔画小品展”
参加社会活动经历:
年参加“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展会书画艺术展”,作品《珍视草根之二》、《珍视草根之三》被金鼎艺术馆收藏。
年参加云冈石窟山堂水殿壁画绘制。
年创作《北魏帝王肖像系列》作品9张,原作现已被“大同市云冈石窟北魏文化陈列馆”收藏,并长期在馆中展示。
作品发表:
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书画报》、《山西青年报》、《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作品集》、《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画学会会刊》、《山西省工笔画协会会刊》、《第十五届山西省美术作品集》、《山西省第二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展会书画作品集》、《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作品集》、《首届全国中青年花鸟画提名展作品集》等。
王天羽,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
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西省当代工笔画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山西省工笔画学会主席团成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画院特聘研究员。
参加省级和全国美术作品展及获奖经历:
1.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3.获“第七届大连艺术博览会”优秀奖(最高奖)
4.获“首届全国中青年花鸟画提名展”优秀奖(最高奖)
5.参加“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6.参加“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7.获“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大展”金奖;
8.获“山西省第二届工笔画大展”银奖及学术奖
9.获“第十五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铜奖(三等奖)
10.特邀参加“山西省第三届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参加社会活动经历:
年参加“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展会书画艺术展”,作品《珍视根根二》、《珍视草根之三》被金鼎艺术馆收藏。
年创作《北魏帝王肖像系列》作品9件,原作由“大同市云冈石窟北魏文化陈列馆”收藏,长期展示。
作品发表:
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书画报》、《山西青年报》、《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作品集》、《山西省首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画学会会刊》、《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作品集》、《首届全国中青年花鸟画提名展作品集》等。
部分艺术作品:
我在骑楼看钟楼之一x65cm王隽珠
我在骑楼看钟楼之三x65cm王隽珠
拾贝图x34cm王隽珠
荷系列x46cm王隽珠
柳暗花明x35cm王隽珠
荷系列68x63.5cm王隽珠
荷系列68.5x65.5cm王隽珠
荷系列68x63cm王隽珠
荷系列68x65cm王隽珠
土豆·山药蛋·马铃薯·potato之一x.5cm王雅君王天羽
土豆系列之春风·春雨·生命xcm王雅君王天羽
土豆·马铃薯·potato之二.5x64.5cm王雅君王天羽
土豆·马铃薯·potato之二.5x66cm王雅君王天羽
百姓日子系列62x70cm王天羽王雅君
南国蔬果系列62x70cm王雅君王天羽
百姓日子系列62x70cm王天羽王雅君
南国蔬果系列62x70cm王雅君王天羽
南国蔬果系列62x70cm王雅君王天羽
南国蔬果系列62x70cm王雅君王天羽
画展前言
“在海南”很美好
——写在旅琼画家王隽珠一家两代三人展之前
文/马良
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阖家团圆,喜迎新春。
旅居海南的黑龙江画家、黑龙江美协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王隽珠先生却没回东北老家,而是携同为旅琼画家的女儿王天羽、女婿王雅君在海南过年,并在国新书苑举办名曰“在海南”的画展。显然,他们把海南当成自己的新家了!不仅他们全家在此欢聚其乐融融,且为海南人民献上了一份新年的厚礼!
太好的一件事!太有意味的一个画展的名字——“在海南!”
是呀,为什么是“在海南”?这里面有多重意绪。
提起海南,往往想到的是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而“在海南”,则所涵盖的意蕴更加丰富,所喻指的状态更指向精神……
还在好几年前,我在一篇艺术评论文章里,提及“在海南”的理念;策划旅琼画家王隽珠一家两代三人画展时,我再次提起,结果,被参与“头脑风暴”者一致叫好,欣然采用。
不偶然,王隽珠先生及其女儿、女婿都是旅琼文艺家,他们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海南人,但都“在海南”;而他们的作品,虽也有海南风物的描绘,但数量并不太大,海南地域文化的特色也不特别突出。可细琢磨,又能说他们的作品中,没有“海阔天空,鸢飞鱼跃”海南气象的感染?海南的阳光、海浪、空气以及“新海南人”、海纳百川这样一种生活形态、人际关系,没对他们的作品提供滋养和激发?而他们更内在的对海南的那份热爱,不也像直接描绘海南景物一样,让“美好新海南”插上翅膀?
这其中,从王隽珠独具匠心的《荷花》系列中,可见一斑。要知道,王隽珠本来是一个专业的山水画家,很少画人物,用他的幽默表达更是从未拈花惹草,没想到,在海南之后,或许是受海岛花木葳蕤的影响,他也尝试着画起了花鸟,尽管这次所展示的荷花并无地方属性,却也很难说不是海岛自由畅朗空气的酿造。
再说,像许多旅琼艺术家一样,谁能挡得住海南的诱惑呢?在王隽珠的《我在骑楼看钟楼》系列中,海口城市的标志骑楼和钟楼很显眼,这位山水画名家用画山水的方式刻画着海口城市景观,在《椰树下的三角梅》展览中一露面,就让许多名家眼前一亮,如今该系列第一次完整展出,则表达了画家对椰城文脉的珍视。我在想:在创作该系列时,他脑海里有无闪过故乡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身影?同样,来自冰城的王天羽与来自山西的王雅君喜欢画厚重拙朴的北方农作物——土豆,据著名旅琼作家刘齐说:五十年代末汪曾祺先生在张北农场种土豆,吃土豆,画土豆,六十多年后,两个年轻人把这种最普通最草根的土豆做为主创题材,还用圣洁的轻纱如打扮公主一般地真情地赞美它,描绘它,歌颂它,这似乎与汪曾祺先生有某种暗合?就是这样对北方农作物情有独钟的他们,也画出了《南国蔬果》系列,红毛丹、火龙果……如此,北方厚重、质朴的调子里糅入了南方乃至热带地区的热烈与浪漫。
值得一提的是,刘齐先生一句“在海南买房避冬,只是客居者;有了朋友,就成了家”(大意)也启发了我,它与“在海南”不无暗合。
说这种“在海南”,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乃至于说,她指向一种已属于当下、更兆示未来的新的生活状态,也并不夸张。说她拓宽了海南文艺的内涵和外延,也无不可。
具体到王隽珠与其女儿、女婿的艺术展现,依照王先生的说法,他的写意山水秉承了中央美院的传统,又有自己个性的熔铸,而女儿、女婿的工笔,则有着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学术思想的传承。可见,“在海南”很包容,也很多元,富有张力,在一个艺术家庭里,已是“两家”甚至“多家”争鸣。
“在海南”,可以有多大的想象与拓展空间,笔者难于断言了。且王隽珠一家仅仅是千百个旅琼文艺家的代表而已。其实又何止是文艺家,海南生态与人文环境的优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前来旅居甚至定居,“在海南”的活力与魅力正日益彰显!
为“在海南”叫好吧,她为我们的艺术乃至文化超越单一的区域文化而上升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气派的“新海南”文化,破了题。
尤其在“水巷口”这么一个当年八面来风、四方荟萃的地方,在如今以“国新书苑”命名之地,一切都很美好,引人遐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