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答卷——拾城年纪实摄影展”现场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7月24日报道:从党龄69年的卢沟桥抗战史义务讲解员郑福来,赴湘西龙山“种”蘑菇的芙蓉区龙山帮扶队女博士朱丽,到“中国网红直播第一村”的众生像,在云冈石窟开展数字化采集的科研人员和保护工作者……7月24日,“时间的答卷——拾城年纪实摄影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我们想让大家看到普通党员、普通中国人生活的最真实的样子。”拾城摄影师、联合策展人朱骏说。
百年风云际会,喜看如今日月换新颜。这份“答卷”由38位摄影师的余幅影像故事“拼接”而成,每一幅都是拾城摄影师们在过去很多年从日常生活中累积下来的“藏品”。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清晰的面孔”板块“讲述”了11组党员的故事或群像;“鲜艳的色彩”板块“描述”了百姓置身于承载历史风云的红色风景中的美丽色彩;“飞驰的列车”板块则带着大家领略人民群众当下美好的生活以及中国飞速发展的面貌。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缔造者,改革先锋谢高华。特邀摄影师/王飞
展览现场,一组组图串起了一位带领义乌人民从穷地方到“世界超市”巨变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谢高华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再摇拨浪鼓,拨浪鼓浓缩了“鸡毛换糖走天下”的义乌精神。谢高华在义博会上、在“一带一路”示意图前。谢高华荣获“改革先锋”奖章。谢高华去世后,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被撒在家乡的农田里。摄影师王飞一直跟踪拍摄谢高华的晚年生活,直到老人去世。王飞认为,感人的故事背后是一个共产党人一辈子对初心使命的践行。
“九零后”老兵。拾城/倪黎祥
一组“90后”老兵的群像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耄耋之年的他们,拿着泛黄的老照片,一身戎装、风华正茂。苏州摄影师倪黎祥今年4月开始叩访在苏州生活的抗战老兵,静静倾听他们的峥嵘岁月和荣光往事,并为每人拍摄一张朴素真诚的肖像照片。作为战争年代的亲历者和新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他们的人生串成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历史。
杭州摄影师陈中秋穿梭于各行各业,拍下最基层岗位的党员肖像。他们中有公交车司机、派出所教导员、阿里巴巴员工、游泳队教练、乡村教师、大学生村官……“拾城影像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他们非常擅长用无声的画面定格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市群艺馆策展人陆寅兰介绍,由于本次展览题材宏大,我们在这次展览里加入了更多文字和组图故事,文字都是摄影师亲历后写下来的,所以尤为动人,也成为了展览的亮点。
党员群像。拾城/陈中秋
一张张影像质朴而有冲击力,影像背后的故事叩人心弦。来自山东的高中生晓云在一张张照片前仔细观看,时不时拍照。她告诉记者,展览让她震撼,很多影响时代的大事件自己都了解,但这些大事件背后,一位位普通党员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人讲解、帮扶、保障列车运营,让她感动,“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摄影师的作品中带着对生活的观察、对时代的思考。这些作品是一个个时代切片,在讲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也让读者看到摄影师自己的影子。
年4月24日,武汉,长江二桥灯光秀。拾城/吴薇
年1月2日,苏州河边玩累了在休息的女孩。拾城/周馨
曾经的上海苏州河被叫做臭水浜,如今的苏州河水质清洁、绿化绵延、环境优美,滨河景观道形成生活休闲区。市民游客将能从影像中看到苏州河畔孩子们尽情玩耍、青年人在跑步,老年人在吹着萨克斯、散步、跳着广场舞……居住于苏州河附近的摄影师周馨一次次走近苏州河,用相机记录下一幕幕被水域景观包裹的城市印记。她认为自己不只是一个旁观者,亦是属于它的一部分。
图片故事《十五年的春运回家路》特邀摄影师/吴芳
年7月1日,北京,庆祝建党百年的飞行编队挂着党旗飞向天安门,一只喜鹊凑兴“领航”。拾城/浦峰
摄影师刘磊生长于山东的一个普通村落潘庄村,他连续14年拍摄自己的家乡潘庄村,组图“潘庄村”所记录的,就是在中国乡村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村落的变迁,反映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面貌。陆寅兰说:“这些身边的故事更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对刘磊有着切身生活体验和情感依托的潘庄村成为他创作的厚土。”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和拾城摄影师联盟共同主办,将持续至10月17日。
本文来源:东方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