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桑干古道乌龙峡为什么这么出名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2/11

乌龙峡原本是一条历经千年沧桑,昔日杂草丛生、牛粪遍地、火山石横七竖八的破败峡谷。年大同市亚宝新龙集团的的领头人冯学光,靠着一股南泥湾开荒的精神,历经五年多,创建出一个自然景观林立、人文景观众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大同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多年的灿烂文化,也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自然降水稀缺,使得可以用来观光旅游的水域景区更是少之又少。打造一个“塞北小江南”,也就成了亚宝新龙集团创始人冯学光先生的最初理想。而这,又与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思路不谋而合。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定目标。富有远见卓识的亚宝新龙人肩负“为古城插上绿色翅膀,为古城披装加彩,让大同更美好,让中国更美丽”的使命,以“明礼诚信、服务至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传承晋商文化,打造传世品牌”的理念,在乌龙峡安营扎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建设乌龙峡生态旅游度假区。

乌龙峡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天下名刹悬空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首都北京黄金旅游线路的中断,位于大同县鹅毛村南1公里处册田水库坝东,系一亿年前火山熔岩喷发,经桑干河水上千年冲刷,形成的一条长约10公里,宽数百米的天然峡谷,属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

经亚宝新龙集团斥巨资科学规划和精心打造,如今的乌龙峡生态旅游度假区一年四季:春来绿草如茵;夏至林木蔽日;秋临霜红遍野;冬到冰雪如画。清溪、激流、温泉、飞瀑,加上“龙凤呈祥”的神奇地貌、神态诡异的火山熔岩和流传千古的人文遗址,给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平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

乌龙峡生态旅游度假区西起桑干湖(册田水库)坝东,东探大辛庄村,南接堡村,北望讲理村,整个景区约余亩,水域面积超过万平方米,植被覆盖面积达80万平方米,用“山灵水秀”来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年3月,亚宝新龙集团聘请测绘专家,做了一次全方位的景区航拍。飞机在北纬39.58°、东经.50°,距地面英尺的高空鸟瞰,发现从册田水库大坝一路向东,乌龙峡流经的岩壁水道与周围的山川建筑,构成了一幅“龙凤呈祥”的神奇地貌。龙形从册田水库大坝开始到大辛庄而止,高昂的龙头向西长吟,遒劲威武的龙身到鹅毛村而挺起,接着急转直下到贵仁村形成龙腹,后再上扬至大辛庄村和讲理村而收尾。更为令人叫绝的是,细看龙尾竟然呈现出一只头部直立向西展翅欲飞的凤凰图形,它灵芝状的凤冠,圆润的腹部以及飘飞的羽毛,让人叹为奇观。作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和明清重镇,大同堪称“龙兴之地”,也素有“凤凰之城”的美誉,“龙凤呈祥”的神奇地貌惊现在乌龙峡,更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妙。

作为典型的火山地貌,乌龙峡峡谷的岩壁是赤褐色的火山断崖。它们犬牙交错,兀立怪异,千姿百态,让人浮想联翩。由断崖处向西远眺,只见桑干河水飞泻而下,滔滔不绝,至断崖处汇聚成一片宽阔的水面。那些自然滚落于水中的火山石,疏密有致地横陈竖卧在水中,形态各异。

“大同乌龙峡,塞北九寨沟,怡情怀古,塞北江南”,湖面荡舟、峡谷漂流、空中滑翔,林间骑射,山泉边烧烤,蒙古包放歌,乌龙峡的春夏生机盎然,别样多彩,在乌龙峡西部南岸,全球规模最大、滑道最长的国际滑沙、滑草场盛装迎宾。我们相信,乌龙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迹,随着景区的不断完善壮大,会成为广大游客们怡情养性的旅游目的地。

乌龙峡的自然风光雄奇秀美,人文遗迹同样富有诗情画意,弥足珍贵。

从乌龙峡景区正门进入,自东向西信步林荫小道,不时会有风光美景映入眼帘。水帘洞、花果山、五行山、流沙河、直至小西天,让游客现身感受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苦乐甘甜。风情万种的相思崖上镌刻着飘逸洒脱的三个大字——相思崖,又让多少帅男靓女比肩依偎,凝思遐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含情脉脉的梁祝飞来冢青草茂盛,让游客为这千古爱情绝唱唏嘘不已。乌龙峡南岸的情人谷,原始林木参天蔽日,上万株高大的杨柳和松柏茂密葱茏,各色野花点缀其间,林子里到处迷漫着芬芳馥郁的气息。引得小动物们在这里追逐嬉戏,栖息逗留,特别是夏秋时节,一种罕见的黑蝴蝶,在林间花丛中翩翩起舞,宛如生死相随的梁祝,促使多少善男信女向往山盟海誓的爱恋直至海枯石烂。

乌龙峡每年春天举办风筝节

游客纵情其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再看那被古人誉为“乌龙泻玉”的瀑布之下,一汪温泉四季涌流,泉底成片的浮萍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依然生长如常,令人称奇。尤为奇特的是幽谷寻根园区,数百棵高耸入云的大树为游客提供了成片的树荫,状如虬龙的树根大量裸露在外,粗大的根系蟠根错节附着在大地,枝叶交错、根系缠绵,喻似着同祖同根,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红门寺遗址位于乌龙峡北岸,这一塞上佛教古刹曾经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初唐,因寺院住持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被唐太宗李世民派兵捣毁,大同地方戏耍孩儿《红门寺》一剧,唱的就是这个故事。罗汉洞位于乌龙峡北岸岩壁上,据载为明朝嘉靖25年一位名叫圆晓的高僧所建,他为民化缘修桥造福两岸黎民,口碑极佳。传说高僧居住时,该洞常年云遮雾绕,世人皆以为奇,后高僧洞内坐化,遂有罗汉洞之称。顾炎武驻足处说的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思想家和爱国学者顾炎武,他在抗清失败后到山西讲学,途经乌龙峡时被这里景致吸引而驻足数日不忍离去,感慨赋诗《重至大同》:“频年落落事孤征,每到穷边一寄情。马迹未能追穆后,虎头空自相班生。风吹白草桑干岸,月照黄沙盛乐城。忽见丹青意惆怅,君看曹霸阸才名。”如今乌龙峡东畔,就有其驻足遗迹,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更是成为一代代炎黄子孙赤诚报国的座右铭。嘉靖铁索桥位于乌龙峡西口,曾经一座铁索桥凌空飞架桑干河上。据《大同县志》记载,该桥为嘉靖20年署中路府李浚捐建,取名普济桥。后来清末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李殿林辞官回乡路见此桥,感慨写下“层冰开沍客心惊,每到春秋阻旅行。西望河源来马邑,东连山势拱燕京。石壁直立千寻峭,铁索凌虚一道虹。步步舆梁无痛涉,回头共说险途平。”的佳句。清代诗人黄文杰咏诗《铁索桥》:“疑是飞仙度泬寥,掷来铁索便成桥。苍龙偃水开层浪,天马腾空上九霄。蓬岛仙神云渺渺,珠宫秋夜月迢迢。迷津彼岸谁先觉,别有金绳路一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建设者的精心扮美,使这里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秀美画卷。亚宝新龙人秉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文化兴业、绿色崛起”的目标,以“尊从自然、以人为本、崇尚科学、追寻和谐”为宗旨,以“生态名区、文化圣地、朝圣之地、和谐乐园”为企业愿景,走品牌发展之路。先后成立了“乌龙峡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和“乌龙峡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推动自身的生态旅游向多元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不久的将来,一个集生态、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度假的综合大景区,必将在古城大地傲然崛起,为中国古都天下大同作出新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