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到当今活态的文化景观,从地球与生物的演变到大自然的造化美景与馈赠,你对中国的世界遗产有怎样的认识?跟着每集5分钟的微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你将在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表达中,倾听世界遗产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无论是叙事方式、节目篇幅还是文字风格,这部微纪录片都堪称“颠覆以往印象”,它让文物、让自然“发出声音”,把厚重的历史轻松生动地带到人们眼前。
在纪录片中,你能看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里的大熊猫“汤圆”向妈妈撒娇,想要出去耍;大足石刻的牧牛人说修复人员做的保养太舒服,他要去享受一下再聊天……个性化表达,不仅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还兼具趣味性、知识性、观赏性、互动性,制造了丰富的沉浸感,可谓是大道至简、举重若轻。
在已经播出的第一季15集中,天坛、云冈石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湖北神农架、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良渚古城遗址、大足石刻、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福建土楼、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15个地方率先和观众见面。
与此同时,每一个世界遗产地都设置了一位特殊的讲述人,从专业研究者到生活工作在遗产地的普通百姓、工作人员,或是拟人化的动物,或是当年的石匠、崇拜的图腾,他们都以自己的视角敞开心扉,将千年云尘中发生的那些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
此外,为了加强权威性与科学性,《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展现和诠释。比如,三维模拟澄江化石地的早期海洋生态,观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个窗口到底发生了什么;动画展示良渚王的祈祷仪式,当时的先民是如何修筑拦洪水坝,还有从黑陶刻符罐飘出的是怎样的神秘符号……影像处理鲜活生动,产生了“拟境”效应,能够帮助观众达成对自然景观、文物景观的深层记忆。
世界遗产是跨文化、跨时空的信使。让我们带着对自然的珍惜、对文明的关爱一起在《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中感受它们的魅力,擦亮天地时空吧!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15集可在央视网、央视频观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