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清明节,追思一位老先生与云冈的不解之缘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5/15

年3月15日,一位老先生——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的骨灰安葬于云冈石窟。

青山有幸,云冈有幸,用这样一种方式,拥抱这位中国考古界泰斗、为云冈石窟的考古研究和保护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先生。

宿白是谁?

宿白先生(—),字季庚,辽宁沈阳人。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授予其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作为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宿白先生拓展了历史时期考古的多个领域,举凡城市、墓葬、手工业、宗教遗存、古代建筑、中外交流以及版本目录等,均有开创或拓展之功,后学得以循径拾阶而入。著有《白沙宋墓》《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中国石窟寺研究》等著作。

宿白与云冈

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

提出云冈分期新论

过去人们听过一句很熟悉的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殊不知,学界还流传着类似的一句话:“云冈石窟在中国,但研究在日本。”

年至年,日军占领晋北期间,以日本人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为首的京都大学调查队在云冈石窟先后调查7次,年至年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陆续刊行了《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全世界研究云冈石窟的学者都将其奉为圭臬。

直到年,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原文。该碑撰于金代皇统七年(年),原碑实物早已不可寻踪,碑文中的内容涉及北魏历代开窟建寺的问题,填补了文献空白,云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宿白先生在《考古学报》发表《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一文,结合文献和考古实际对日本学者的云冈分期方法论提出质疑,并系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云冈分期新论。否定了日本版《云冈石窟》对云冈石窟的分期问题。最终,日本学者承认了宿白先生的云冈分期。

年,作为北大学生的宿白先生,利用假期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近20米高的北魏石雕大佛给他留下了很是震撼的印象。正是从云冈石窟开始,宿白先生开启了石窟寺研究的学术之路。

年宿白先生参加雁北文物考察团,再次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年,他完成了初稿,排列出云冈石窟第二阶段开凿的先后次序,考证出第三阶段终止的年代。年,经过反复改订,《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一期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发现的大同云冈石窟寺历史资料的初步整理》一文。

从云冈出发,宿白佛教考古调查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国内主要石窟都作过测绘或部分测绘、记录和研究,研究领域遍及石窟寺、佛教寺院和佛塔,写下了《敦煌七讲》《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煌煌巨著。

年宿白先生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级同学在云冈实习▲

宿白先生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级同学在云冈实习▲

宿白先生、阎文儒先生在云冈石窟▲

国家文物局在云冈举办“第一届石窟考古培训班”▲

年7月5日—9月15日,受国家文物局教育处委托,由山西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石窟考古培训班”在云冈石窟举行。

宿白先生安排筹办并教学授课。学员来自全国各大石窟保管所、研究所或考古所的专业研究人员共20余人。开设:中国佛教史、中国石窟考古、印度、中亚佛教考古、石窟考古测量、实习等课程,为期2个多月。至此,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迈进新时代,培养壮大了石窟寺考古人才队伍,为全国石窟寺考古、研究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宿白先生在第3窟前庭考古现场观察遗迹现象▲

年8月宿白先生考察云冈石窟▲

宿白先生一生关心云冈石窟的考古研究和保护事业,多次带学生考察云冈石窟,直到晚年依然牵念云冈的学术事业,是云冈学的实际奠基人,为云冈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确定了云冈石窟在中国石窟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宿白先生一生中为云冈所著文章: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考古学报》年第1期,25~38页(修订后收入《中国石窟寺研究》)

●《“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发现的大同云冈石窟寺历史材料的初步整理》,《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1期,71~84页(修订后收入《中国石窟寺研究》)●《盛乐、平城一带的拓跋鲜卑—北魏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二》,《文物》年第11期,38-46页

●《〈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与日本长广敏雄教授讨论有关云冈石窟的某些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29~49页(修订后收入《中国石窟寺研究》)●《恒安镇与恒安石窟——隋唐时期的大同与云冈》,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二),北京:文物出版社,年,~页(后收入《中国石窟寺研究》)●《试释云冈石窟的分期〈云冈石窟卷〉画册读后》,《文物》年第7期,63~65页(后收入《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北京:文物出版社,年,~页(后收入《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先生为云冈石窟昙曜五窟题字▲

记者

贺 英责编

周建新审核

邓 琳监制

刘双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