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三越娘子关,再上风陵渡,大同云冈石窑1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9/19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kx/1685.html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多个小龛,大小造像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开凿。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进入景区大门,迎面就是昙曜广场,广场前有高僧昙曜的塑像,他是石窟的创始人,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沿着礼佛大道向西走去,十三对雕刻精美的“千佛方柱”分列大道两旁,蔚为壮观。佛教中十三代表功德圆满意思,它高8.73米,每根柱下都有一头沉稳端庄、气势庄严的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各石柱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石窟,它们高耸入云,每个柱子的佛像浮雕都不一样,极为精美。

礼佛大道尽头是黄金色菩提树,两侧是帝后礼佛图。当年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后,继续在龙门开凿石窟,在宾阳洞分别开凿了北魏孝文帝朝拜佛祖的《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太后朝拜佛祖的《帝后礼佛图》。

走过七孔桥,前面就是灵岩寺,这是依郦道元《水经注》所描述的云冈石窟“山堂水殿”的形象而造的。水榭庙宇,亭台楼阁,纵横交错,将武周山、十里河水、仿古建筑融为一体。

灵岩寺后石桥桥头有一座石牌坊,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上,云冈石窟群入口处矗立“昙媚石壁”。原物“比丘尼昙媚造像记”是年整修第二十窟时发现的,嵌在该窟前室壁上。这块造像记略呈方形,魏碑楷书10行,每行12字,共字。

昙媚石壁全文如下:夫光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言鉴觉。家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

石窟群入口为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门额题写“入佛知见”四字。两侧对联: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进入山门,就是步入佛门圣境,与佛祖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