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1925年外国记者镜头下的云冈石窟古朴荒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9/26

本图集图片全部选自出版与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亚东映画》中的关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摄影,原图全部经过AI重新上色。这些照片成为了解上世纪20年代云冈石窟及其周边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图为年从云冈石窟中央窟的上方,拍摄到的云冈寺院画面。明末崇祯十七年(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下部将张天琳驻守,清军入关攻占大同时,云冈寺院遭兵劫,沦为灰烬。清代,清顺治八年(年)下方这座云冈寺院得以重修。

图为年云冈石窟中第二窟的画面。该窟地下有泉水涌出,旧名“寒泉洞”。据考证,“寒泉洞”与旁边的“石鼓洞”,在辽代曾为云冈十大寺之一护国寺中的一部分。明清后称为“石鼓寒泉”,属云中八景之一。

云冈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和平初(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年)止,前后60多年。图为第四窟中释迦摩尼说法的造像。

初唐以后,平城(大同)逐渐开始萧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未有过大规模的项目。图为年时,位于第5、6窟前拍摄到的画面。清顺治八年(年)云冈寺院重修的同时,图中右侧的第5、6窟木构窟檐也为此时重建。

图为当年中央第二窟内雕刻的舞蹈天女。

图中记录了中央第三窟后室前壁的浮雕像,一名女子正在礼赞佛陀。

到了年前的辽代,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十座大寺,图二寒泉洞前的护国寺便是在此时修建。图为中央第九窟的画面。

离开中央窟后,站在云冈寺院的西侧,可以看到年中央窟的全貌。除了石窟本身以外,中央窟的上方还建有嘉靖三十七年(年)重修的,最早用来屯兵的云冈堡。

根据《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中记载,辽保大二年(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等描述是对当时金兵入侵后石窟的记载。多年前辽代皇室所修建极为壮观的十大寺庙随着这一场战火也全部消失。图为年的云冈西方窟。石窟下方还有当地居的住房,石窟也是被一座座小院围了起来。

这场战火的20多年后,根据《金碑》记载,金皇统三年至六年(-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这是对金代石窟重修之后的描述。此图与上图为同一位置,可以看到的露天大佛出现在视线中,大佛的上方还可以看到如今只剩下台基的玉皇阁。

元代时,武州山石窟寺依然保持着金代的原样。明嘉靖年间,石窟上方的云冈堡的得到重建,整个工程历时7年。从那时起,才有了“云冈堡”之称,我们所熟知的“云冈石窟”这个名称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图为西方第二窟,六朝时代佛造像的典型代表。这座石窟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之一。

明末,崇祯十七年(年)李自成的起义军途径大同时,留下部下张天琳驻守此处。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时,云冈寺院附近成为战场之一。兵马过后的云冈寺院再次沦为灰烬,此地所有金代的建筑从此消失。此图为年拍摄到西方第四窟的画面。雕刻的千年之后,洞窟内的风化迹象已经非常严重,许多石像的表面都已经模糊不清。

图为年从露天大佛西侧拍摄到的画面。随着北魏迁都洛阳,平城(大同)官方的凿刻逐步停止,图中左侧的洞窟皆为后续民间雕刻的作品。

来到清代,顺治八年(年)时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第5、6窟的木构窟檐也为此时重建。图集中所拍摄到的云冈石窟画面也是在这次重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图为年当时从中央窟上方的位置向西眺望的画面,石窟的前方有大量民居。远处流淌着的是从石窟开凿时就有所记载的十里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