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龙两山之间,麻浩是地名,崖墓是古代流星雨乐山地区的仿生人住宅,是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流行于多年前的东汉南北朝期间。
现麻浩墓崖已成为乐山汉崖墓的博物馆。墓中考古发现的佛像是墓中的精华所在。
墓中因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名墓之首,墓中保存着许多汉代的建筑,车,马,乐器,花鸟鱼虫等图形应有尽有,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等。同时还有中国乃至世界遗留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再现了汉文化与印度早起的佛教相融和的历史。
其中有一座浮雕佛像,高40厘米,宽30厘米,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逼真,经考古鉴定,属于原雕,雕刻时间大概是距今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佛像貌不惊人,但其久远的历史,却包含着一个迷,乐山地区的早期佛教究竟来自哪里呢?
佛教传入中国,一般被认为是东汉(公园58——75年),称为“释教之源”的洛阳白马寺就建于那个时期,但我国开始有佛教造像却在(公元——)年间,这都比这里的佛像要晚30年,也就是说,我国著名的佛教造像比这里的造像年代晚很多,云冈石窟的佛像比这里晚了金年,敦煌莫高窟的佛像也比这里晚了年,那么麻浩佛像又是为什么会这么早就存在了呢?
乐山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在秦汉时期属于边陲地带,在这里发现的佛像一共算起来有六七尊(加上东汉崖墓中),这些佛像的发现,让人们又重新探索四川乐山地区佛教传入的渠道了。
即历史记载,东汉光武帝儿子刘秀,崇尚浮屠,因此推断佛教传到乐山地区是从巴蜀传入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印度经我国直通蜀地的“身毒道”,已经得到印证确实存在过,那么这条身毒道也比著名的丝绸之路要早年,由此可知乐山地区佛教的传入渠道可能会在这里,只待考古学家进一步认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