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号称塞外五堡之首,大同以北的低调古城,却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12/18

大同是山西数一数二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曾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都城和辽、金两代的陪都,也是历朝历代的军事重镇。塞上名都大同具有独特的北国风光,境内长城逶迤,恒山峥嵘,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比如云冈石窟、大同土林、悬空寺、火山群,以及大同古城内众多的古寺庙和老巷子。不过,今天介绍的这个古城不在大同市内,而在偏远的晋北边界,它的名字叫得胜堡。

大同为明代的“九边极冲之地”,大明边镇之首。吸取土木堡兵变的教训,明朝嘉靖、隆庆、万历等朝在内外关修筑了由墩堡、关城和长城城墙组成的一系列防御体系,光大同境内残存的长城就有三百多公里。这些明朝外长城基本与今天山西和内蒙的交界重合,从山西与河北交界的新平堡蜿蜒向西,一直延伸到忻州偏关境内黄河岸边的老牛湾。在这些城墙内外,又筑了72座堡城,而今天的主角得胜堡就是其中“塞外五堡”之首。

得胜堡在大同市区以北四十公里的晋蒙两省区边界,属于大同市新荣区,但距离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丰镇市更近。完整的得胜堡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和北面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三堡均在长城以内,镇羌堡西南距得胜堡一公里,四城堡则在得胜堡的北部。得胜口关在得胜堡以北一公里的长城上,和三个城堡及长城共同构成了严密的边境防御体系。

保存较为完好的得胜堡土筑砖包,现仅存砖砌券拱的南城门,门内外石匾各阴刻楷书“得胜”和“保障”,砖雕图案清晰而精巧。门内东西墙壁有石碑各一块,东边石碑上记录了得胜堡扩修于万历三十五年。得胜堡内正中为一砖箍的方台四城堡,内部为穹顶,四面有门洞,从左侧的台阶登上城楼,可见到“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的部分城周夯土围墙,以及城内一条砖铺的马路。

根据记载,得胜堡原有神武阁、玉皇阁、日菩萨阁和南城阁等阁楼四座,南门瓮城向东开门,出瓮城为向南开门的月城,月城门楼上即为南城阁。现在,除了保存相对完好的南关门和堡门外的瓮城,其他的或遭战乱损毁,或被附近百姓拆走建房。堡城内依然有数家居民居住,但多住在低矮的平房中,几户利用旧墙砖砌筑的房屋几近倒塌。

得胜堡,一个威武的名字,带给边关的却不是烽火硝烟,而是民族融合。土木堡兵变之后若干年,战事消逝,四城堡和得胜口关外也逐渐成为汉蒙边境交易的马市。隆庆年间,蒙古首领俺答汗在得胜堡被明王朝封为顺义王,并开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万历年间,互市扩展到长城沿线的十多个点。马市的开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靠“万里茶道”起家的晋商开始登上山西的历史舞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