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耀
于杀伐中崛起,在微笑中隐没。
这是北魏,来自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和创造的文化。年历史不长,但北魏对中华文化,尤其北方文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北魏在其一百多年的相对稳定统治里,留下了微笑的信仰,以云冈石窟为其文化标志。石窟里的佛像,无论早期的犍陀罗风格、中期的凉州风格、还是后期的南朝风格,佛像大多面带微笑,或喜悦,或淡然。在那个动荡不安、政治黑暗、民生苦难的时代,佛陀的微笑就是社会民众的希望。
▲露天大佛,第二十窟外景曾经去过几次云冈石窟,对其艺术美的感受逐渐加深。今年五一节中午陪人匆匆赶去石窟,在偏西的阳光下,瞻仰到了佛陀的微笑。第二十窟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标志,三点钟的太阳把光芒抛向大佛,高挺的鼻梁和微微上翘的嘴角之间,一点点阴影使微笑更富有感染力。从正面观看大佛,看到的是宁静,换个角度就有不同感受。我本来在朝着第二十窟的西边前进,不经意间回头,一瞥之下,石窟活了起来,“北魏的微笑”直达意念,佛陀在笑什么?为什么只有云冈石窟的佛像面带微笑?是拓跋皇家对天下太平的满意,抑或在教义熏陶下人们超脱了时代的痛苦?
与其说微笑的佛像是云冈石窟最耀眼的美学特点,不如说北魏的微笑透射着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时代特点。
▲露齿立菩萨,第八窟后室南壁明窗西侧在云冈石窟最为色彩绚烂的第五窟到第十三窟,大量浅浮雕的佛本生和佛传题材描绘了极度的肉体痛苦: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努好善乐施、五百强盗成佛等等,衬托着佛像的庄严。这些故事是地道的反理性宗教迷狂,其艺术却激昂、狂热、紧张,与佛像宁静而微笑着的庄严主题形成对比强烈的渲染,将佛像衬托得更加至高无上,象征着世界的最高智慧。
上承两汉,下接唐宋,北魏以及南北朝以其三四百年的漫长变革成就了唐朝的辉煌,当北魏的微笑淹没在芜草丛中,终于战胜了门阀士族的庶族地主们高歌猛进,唱响了盛唐的绝句。北魏的微笑一直在那里,不管他面前的建筑修了坏、坏了修,不管门前多少足迹踏过。
·本期文章素材来源于科技日报的文章《云冈石窟:北魏的微笑》,作者徐耀
·本期部分声音素材来源于视频《博物馆奇妙夜》云冈石窟部分内容、《人文地理》天下大同第四集-云冈石窟
·本期部分音乐内容来源于《宋家王朝》《大蛇》
·本期图片内容来源于《云冈石窟全集》
·本期朗读原声张轶楠
·本期音频制作张轶楠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3、音频时长不超过25秒。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sxrbxmtb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