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流行的是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能访遍祖国著名庙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了。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建于北魏,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了。大同曾经是的北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我能来到这个石窟打卡,是我这一生的荣幸。
图片为文章作者在游览云冈石窟时的留影来到云冈石窟,导游带领我们先浏览了昙曜五窟。
导游讲解说昙曜五窟,是指从十六窟到二十窟。现存主要洞窟有45个,大小造像多尊。
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在一个朝代内,雕作而成的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发展。可以看出石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图片为云冈石窟外景我们看到的早期作品,最大的洞窟有16米高,佛像袈裟上有很多小佛,很小的佛。从十六洞窟到二十洞窟叫昙曜五窟。当时开凿这五窟,传说是为了纪念最早在此开凿石窟的高僧,在大佛的右边还有几个弟子佛像。
从它的造像的手段和服饰、装饰,我们可以看出与古印度和古希腊接近。昙曜五窟的主要造像为三世佛,我看这佛像高大,身材魁梧,高鼻深目,头脑健达。
图片为云冈石窟西岩绝唱导游又介绍说:昙曜五窟的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传统,又吸收了融合古印度的艺术精华,在所有的石窟中,最能代表云冈石窟早期艺术水平的是第二十窟。
这里有一尊露天大佛,这尊大佛为啥在窟外边?我问导游,回答说:原来的洞窟的窟门、明窗都有,因为年代的久远,洞窟就坍塌了。哦,我明白了,年代的久远,日久的风吹日晒,风雨淋漓,洞窟就坍塌了。
图片为云冈石窟远瞰就留存下了大佛。但是我看到这尊佛像的面部比较有三维感,眼睛上还镶嵌了琉璃珠。活灵活现比较有真实感。我看到上面的火焰纹理非常精细,上面的飞天也栩栩如生。
第六窟是中期的。我看到第六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湛。为了保护石窟后代曾经修建了木结构的窟檐。
图片为云冈石窟露天大佛站在二十窟大佛的面前,还能看到以前窟檐的立柱柱础,虽然二十窟的窟檐已经不在了。但是中期的窟檐保存得比较完整,在清朝顺治八年,建造的窟檐。现在里面保留下来的这个石窟是第六窟,是中期的。
第六窟的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湛。在云冈石窟中期最有代表性,外边的窟檐斗气度不凡。我们对洞窟内的作品更加期待。
图片为云冈石窟内景进了窟里,我们来到洞窟里,看到很多彩绘。从雕刻的技艺上来说,是非常的精美精细。伴随着美丽的彩绘,颜色是清代的。跟早期的石窟比对,不一样的是它这里边有个塔柱。
四面都有佛龛,大型佛龛,上下两层。这个中期的石窟,也是云冈石窟的鼎盛阶段。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
图片为云冈石窟佛像佛像面目表情自然,适中,嫣然是一个护法形象的使者。最有趣味的是岩壁上的石雕连环画,讲述了释迦摩尼一生的故事。从诞生到成长,然后到阪依佛门。通过这些画面里全部介绍了。
观赏洞窟里的主体佛像,叫我兴奋不已。大龛两侧和洞窟壁上的佛教故事,让我目不暇接。云冈石窟不只是在吸引中国游客,还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
图片为云冈石窟露天佛像云冈石窟东西绵延有一公里,它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鼎盛中期的洞窟相比,晚期的洞窟的规模也小了许多。
在就要离开这里的时候,我把我去过的几个著名的石窟,作了一下比较。敦煌莫高窟在中国最大的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比这个要晚一些,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规模就更小些。
图片为云冈石窟大佛像在旅游人们的心目中,石窟的大与小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通过游览这些石窟,提高人们的佛教艺术文化的欣赏水平,了解了在佛教文化通过在中国的传教,也是古老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片为云冈石窟露天佛像他们在传教佛教文化的同时,也传来他们的高度的精神文明,促进了世界佛教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使这条古丝绸之路走向更加灿烂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