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未完工的云冈最大洞窟暗藏石窟开凿技术密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9/25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www.xuexily.com/index.html

本文转自:洛阳网

5日上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云冈研究院联合推出的“云上龙门牵手云冈”大型直播活动第四期节目在一阵夏日细雨中举行,直播中云冈研究院研究员刘建军带领网友走进云冈石窟第3窟,揭开了石窟开凿技术的秘密。

刘建军(左)在讲解第3窟

未完工的云冈最大洞窟

  云冈石窟第3窟位于云冈石窟东部窟群,是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但因某种原因并未完工。该窟坐北朝南,窟内有前、后室,洞窟外还有一个宽广的前庭,且前室立壁立面分上、下两层。根据遗迹判断,其在北魏时期只完成了前室上层双塔及上室其他部分工程。

  为什么洞窟会中途停工?很可能与孝文帝迁都洛阳有关。刘建军说,学界普遍认为,随着北魏权力核心的南移,不少由皇室出资开凿的大型洞窟都在迁都后中止了工程,同时不少工程都在龙门、巩义等地得到了延续。

  仔细调查可以发现,该窟后室塔柱东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质量较差,部分岩体呈盐碱化,开凿者在开凿过程中很可能已经发现岩石质量不佳,加之第3窟体量宏伟、工程量浩大,继续开凿不仅因其石质与预期不符,且费工难就,故而选择不继续开凿。

地层堆积形成的文化年轮

  目前,第3窟正在进行保护工程,被一层保护纱网所笼罩。刘建军说,为保护文化遗产而进行考古发掘,是文物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考古人员对第3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不仅发现有北魏、唐、辽金等时期的文化遗迹,且出土了大量、丰富的不同时代文物。大量遗迹遗物的发现对探讨第3窟乃至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洞窟布局以及动能提供了大量线索,尤其对洞窟开凿时的取石方法、技术和程序研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物资料。

  “丰富的地层信息是探寻云冈石窟内涵的文化年轮。”刘建军说,考古发掘发现,窟外的前庭地面与窟内的前室地面高度基本相同,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之上,可是窟内后室的地面高度不一,除后室雕刻的一铺三尊式初唐造像龛前地面与前庭、前室的地面接近外,其他处的地面高度均超出初唐造像龛前地面约l米多。此外,以往的工程记录和照片资料表明,该窟地层破坏较严重,其中许多地方较晚时期的地层堆积损毁,甚至将较早期北魏开凿洞窟的文化堆积层直接暴露出地表。

暗藏石窟开凿技术“密码”

  “第3窟虽未完工,但也因此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石窟开凿信息。”刘建军说,该窟的基岩面留下了大量的开凿洞窟时的采石遗迹,其面积大、范围广,分布在洞窟各个部位与角落。

  据介绍,遗迹可分为采石区、石坯坑、采石坑三类,是开凿洞窟过程中岩石或分割、或揭取出现的三个不同遗迹,也是开采石块、石料在不同程序与方法之后遗留下的遗迹现象。通过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破解洞窟开凿程序与揭取方式的“密码”,此外考古人员判断,洞窟开凿工程停止后,废弃的石窟很可能被作为采石场使用。

  该窟并没有留下大量的石块、石屑堆积,那么第3窟中采出的石料被运到了哪里?刘建军说,也许与大同城南的北魏明堂遗址有关。北魏明堂夯土台基外围多砌有与云冈石窟岩石质地相同的大石块,其石材来源便很可能来自第3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