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跟着云冈十看游云冈丨佛传故事之出四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9/21

佛传,是关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记载。

公元5世纪开始,世界进入了第二次石窟艺术的繁荣阶段。

在各国石窟寺的佛传故事中,云冈石窟雕刻的规模最大,且表现较为充分。

释迦牟尼的父母是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夫妇。他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含义是释迦族的圣人。

太子释迦牟尼出生后,仙人阿私陀见其容貌出众、身如金刚,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太子为圣人降世,将来必成佛道。

第6窟塔柱北面佛龛西侧外面“阿私陀占相”

净饭王听了阿私陀所言,太子“诸相皆得其所,又极明显,是以决定知成正觉”,于是“心怀愁恼,虑恐出家”。

为消除释迦太子的“出家”念头,净饭王不仅为其娶妻纳妃,还以“更增伎女而娱乐之”的办法,欲使太子安心宫中生活,以便继承王位。

位于第6窟东壁下层北起第二幅的画面为“宫中欢娱”。

“宫中欢娱”

宫殿外,众宫女正嬉戏玩耍。宫殿左侧两个人物相拥而坐,其中一人坐在另一人的右腿上,并以左手搂住对方脖颈,以右手臂和对方左手臂相交,表现出十分亲密的模样。画面左下角的两个人物已是酩酊大醉了,其中一个右腿翘起,架在左腿之上,半躺在地;另一个手拿酒壶,两腿弯曲蹲下向前,向半躺在地者灌酒。宫殿台阶下的两个人物正各自玩耍观看。而坐于宫殿床榻上的释迦太子对此却并无兴趣。

这天,由城外传来歌声阵阵,并听得流泉清凉之声,放眼观望外面的园林景致,花果茂盛、流泉飞溅,释迦太子萌生了出宫游览的念头。

得到父王应允后,释迦太子在仆人的陪同下,出得东南西北“四门”,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也见到了出家的僧人,心生苦闷而忧郁寡欢,思惟解脱之道,意欲出家。

第6窟东壁下层南侧的四幅画面分别是“请求出游”“出东门遇老人”“出南门遇病人”和“出西门遇死人”的图像。

第6窟东壁下层南侧图像

“请求出游”的画面中,坐床榻者为净饭王,左侧太子跪于地,头身向前,呈现恭敬听命姿态,表现了太子即要出游,前来与父王辞别的场景。

我们注意到,从左侧第二幅画面开始,由左至右依次并列的三幅图像画面基本一致,即画面右侧是象征皇宫城门的门楼,画面中部太子骑马,表示释迦太子在诸侍从的陪同下已出宫殿城门。

只有画面左侧的雕刻不同:第一幅画面中手执木棍手杖的人物,低头弯腰立于路旁的,是老人;第二幅画面中面体皆显臃肿、右腿跷起放在左腿上、手执木棍、无力地坐于路边的,是病人;第三幅画面中雕刻了两位行走的人物,走在前边的一个肩扛木杆,木杆上飘扬着长长的带子,是为“招魂幡”,表现的是释迦太子出西门,遇上了死人。

“出北门遇沙门”的画面安排在壁面同层位的南壁,画面布局依然与前三幅一致,只是在画面左侧雕刻了一位首有“项光”的人物,他左手略屈肘下垂,右手举胸,身直面善,挺立于路边。太子出北门,遇上了净居天化作的沙门。

太子即已见此比丘,又闻广说出家功德,回去路上,难以压抑心中想要出家的愿望,便自唱言:“善哉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胜,我当决定修学是道!”唱罢,立即上马还归宫城。

明确了心中所追寻的梦想,太子心生欢庆,而自念言:“我先见有老病死苦,昼夜常恐为此所逼。今见比丘开悟我情,示解脱路。做此念已。即自思惟方便。求觅出家因缘。”

更多云冈艺术之美

尽在《云冈十看》

王烜华、张旭云编著

千字

三晋出版社

《云冈十看》首次将浩瀚的云冈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梳理,从十个不同的观赏角度,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精美绝伦的图片对云冈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做了归纳,为我们游览云冈、欣赏云冈、了解云冈提供了一部便捷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