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形胜,
说华夏先民故事;
三晋壮美,
听家乡历史源流。
《山西话》“城市史话”系列,
打开11市的记忆方盒。
今天我们走进大同。
从地缘学上讲,大同地区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族与草原民族争战拉锯之地。年间,纵有太多金戈铁马,纵有多年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历史,但“大同”依然成为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大趋势。从秦汉至明清的余年间,此地共发生60多次较大的攻防战争,为古代史上山西乃至全国发生战争密度最大之地。因此,汉代统治者将此连年鏖战征伐之地命名为寓意和合、和谐、和睦的“平城”,期望“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当然,夹在太行山与阴山余脉之间的大同,本身的盆地特征也是当初命名的一个自然因素。
大同之地名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最早的大同地名,并不在雁北地区。据《唐书·地理志》记载:“中受降城二百里大同川有天德军,大同川之西有天安军。”皆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载即公元年置。天德军于唐肃宗乾元年间迁徙于永济栅,故大同城。这个地方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的乌拉特前旗北,五原一带,而且是先有大同川而后有大同城的。
今天的“大同”是在辽代定名的。辽之前,最初叫平城,直至北魏建都,南北朝时北齐改为太平县、恒安镇,北周又改名云中,隋改为云内,唐又复改云中,五代、宋皆称云州。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在天福初公元年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遂为契丹人所占有。在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年升为西京大同府,大同之名始于此,并一直沿用至今。
由辽史可以得出结论,简单地说,大同府名是由大同军名转来的,大同县是由大同川地移置来的,而且府名早于县名四年。辽金两代大同县、云中县相邻并存,直到元代至元二年即公元年省云中入大同,才合二为一撤销云中,单称大同。
大同是公元5世纪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发生在大同的民族融合行为,尤其体现在北魏丝绸之路、隋唐茶马古道、明清商帮和驼队在此的交汇活动。大同还曾经是连接中原与草原的交通要道,也是当时驼队经历漫长跋涉进入中原后的第一座驿站,自古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之都。
胡人是中国古代中原汉民族对长城以北或西域民族的统称,后泛指外域民族。我们日常食用的胡麻、胡芹、胡桃、胡萝卜、胡椒、石榴、葡萄、番茄等食物,都属于民族融合背景下的“胡化”产物。《魏书》曾记载当时中亚、西亚、西域46个国家共次的朝贡记录,除来自各国的外交使节外,还有包括官僚、姻亲、商人、僧侣以及工匠、伎乐各色人等的西域胡人在平城定居。
云冈石窟记录的北魏平城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的交往即为有力的实证。大同博物馆的一幅漆画《平城盛景》是以北魏平城街景为题材创作的,反映的正是“贡使络绎,商队接踵”的盛况。
今日之大同,是民族融合历史而造就。这是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更是激活长城内外各民族共同记忆的精神共鸣。
?本期文章素材来源于“龙山大先生”年4月22日发布的《北魏都城市辽金陪都大同地名的来源》、“行走山西”年1月16日发布的《大同之名真取“天下大同”之意吗?》
?本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背景音乐素材来源于吴青峰《山河浮影-国风集》、北斗旋《年轮(纯音乐)》
?本期音频素材来源于中央电视台《文化中国》节目“天下大同(下)”部分原声内容
?本期朗读原声王擎
?本期音频剪辑王擎
?本期海报制作杨成林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3、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sxrbxmtb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