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山西大同行。在大同旅游,除了必去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和北岳恒山外,大同古城也是个不错的景点,古城内古迹众多,很有看点。
今天要说的是龙壁与大同的不解之缘。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大同的九龙壁、五龙壁名闻遐迩,大同还有一龙壁和三龙壁,这些五光十色的琉璃龙壁群,造型风格既出同源,又不雷同,让大同古城变得愈发迷人。
我们先从大同市文庙的一龙壁说起。文庙的一龙壁共有四座,皆为单面龙壁,黄色琉璃龙图案镶于砖壁中央,分两组按八字形分布。从雕塑风格推断,应该是清代遗物。
这四座一龙壁,从他的结构与雕塑来看,有着清代的明显特征。相比明代有所不同之处,一是四角图案对称规整,显得有些拘谨而规则;二是龙体的雕刻明显有消瘦之感,不如明代那样雄健苍劲。但龙体的细部雕饰,却更加精致而优雅,修长而苗条。尤其是龙头的雕饰细腻繁复,细致入微。
我们继续介绍大同的三龙壁,相比其他古城内的龙壁,这座三龙壁位于大同城西一座小山岗上的观音堂。辽代始建的观音堂山门前的三龙照壁,从建造风格看,有着明代的显著特征。
这是大同唯一的一座双面琉璃龙壁。壁长12米、高6米、厚1.2米。壁身两面各有三条高三米的黄色琉璃巨龙,游弋于晴空碧波之间。双面龙壁至今保存完整,色泽绚丽,塑造手法粗犷洒脱,造型生动豁达,姿态奔放有力,身形变化自如,线条优美动人。
在大同的南门永泰门的城楼上可俯瞰古善化寺全貌,最醒目的当属山门前的五龙壁。其实,这座五龙壁是迁移过来的。这座五龙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年——年),原来是兴国寺门前照壁。为使五龙壁得到更好保护,因整体歪闪倾斜严重,拆至善化寺西跨院保护,后又移建于此成为善化寺的照壁,也就是现在游人看到的模样。
五龙壁为单面照壁,长约20米,高约7米,壁画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束腰部雕刻着牛、马、蛇、兔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间壁画为五条四爪巨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雾之中,手法简练,造型古朴,色彩绚丽,其中一条“正龙”,怀抱一颗火珠,头朝正前方,目光炯炯有神。
而此行寻找九龙壁的过程有点“笨拙”,本图为大同古城内的重量级景点——明代代王府前广场,八字形的棂星门上有着多块龙壁。我去的时候是今年的九月末,这里维修未开放,旁边是一个高端房地产项目正在预约看房。
我一时如获至宝,拿起相机拍个不停。可是怎么数来数去,也不是九条龙啊?这里确定是九龙壁?
我向一位在此闲逛的老者请教,老者热心地告诉我,这里可不是九龙壁,九龙壁在道对面。原来,真正的九龙壁虽为代王府的前照壁,但却被古城里的阳和街隔开了。似乎代王府和九龙壁也成了两个独立的景区。本图来自网络,我去的时候,九龙壁也在维修暂停开放,有两米多高的施工围挡阻隔了游人视线。最有趣的是,一位老年游客拿着一根长长的自拍杆,勉强够到围挡边缘拍了几张照片。我赶紧凑过去看看。看到歪歪扭扭的模糊照片,我和老者相视一笑,这都把我们游客逼成啥样了。看到了施工围挡上的告示,预计在十一开放参观。本次无缘得见了,期待下一次的大同之行。
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年)的大同九龙壁,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九龙壁全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由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飞腾之势跃然壁上。两侧为日月图案。庑殿式壁顶,正脊饰凸雕莲花及游龙,四角戗脊置走兽。本图来自网络。
骑上一辆单车,穿梭于大同古城内的大街小巷,去寻找那些年代久远的古迹景点,是个不错的体验。如果你来大同,别忘了去找找大同的“龙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