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埃及艳后可以和她的罗马情人无障碍沟通?为什么细看下,大同云冈石窟的佛像竟有高鼻深目的欧罗巴特征?“马其顿”这个名字有什么魔力,让希腊和北马其顿共和国争相使用?为什么面积小小的希腊,被视为西方文化的起源之地?这一切,都要从两千三百年前的一个年轻人——被后人誉为“大帝”的亚历山大——说起。
少年亚历山大头部塑像,Pella公元前五世纪之初,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与“东方”的波斯帝国遭遇。此后近两个世纪中,希腊与波斯各自按兵不动,纷争暂缓。而东西方的碰撞并未就此止步。公元前-年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他的铁骑将东方与西方一举收归麾下,给世界历史画上了一条分割线。仅仅十三年的时间,亚历山大横扫希腊,征服埃及,颠覆波斯帝国,甚至率兵到印度河流域一游。前年,年仅32岁的亚历山大却尚未荣归故里就丧命于疾病。
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赫赫战功和英年早逝的经历让给亚历山大带来了永恒的声名。伴随他行军的将军和官员用回忆录记述其远征中的见闻。亚历山大身后两个世纪,罗马作家仍对他颇感好奇,以多有夸张的笔触为他谱写传记。及至中世纪,越发充满想象力的“亚历山大罗曼史”在东西方皆广泛流传。描述亚历山大的作品滚雪球般给他的形象增添新鲜的异色。时间没有冲淡人们对亚历山大的记忆,反而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不朽传奇。
亚历山大杀敌,15世纪波斯手抄本01天降神异
传奇人物似乎由生到死都必须不走寻常路。《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之母在水塘堤坝上小憩,梦见与天神相逢。当时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刘邦之父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她随即怀孕,生下了天神之子––创立汉朝的汉高祖。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许多帝王将相出生时都伴随着天降祥瑞:红云笼罩,电闪雷鸣,甚至产房上金龙盘踞等等,不一而足。
罗马时期的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记载,亚历山大的诞生同样不同寻常。一种说法是:亚历山大的母亲Olympias在成婚前夜,梦见一道闪电从天而降,落入她的子宫,使她怀孕。另有说法: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IIofMacedon)看见一条蛇盘踞在他睡着的妻子Olympias身边,便怀疑妻子是与蛇交配才生下了亚历山大。蛇是天神宙斯阿蒙(Zeus-Ammon)的化身之一,闪电也正是宙斯力量的象征。亚历山大母亲与宙斯的联系,让亚历山大拥有了半人半神的非凡出身。
希腊化时期银币上头饰羊角的亚历山大长有羊角的宙斯阿蒙神亚历山大远征经过埃及时,特意拜访了宙斯阿蒙的神庙,并声称他真正的父亲是这位神明,而不是凡人腓力二世。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战,声名逐渐显赫,影响力从马其顿辐射到亚非欧三大洲,他也越发主动地强调自己的“神性”。在亚历山大生涯的后期,他这种违背希腊传统的自我神化的做法导致军中部分势力对他离心。
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妻眷向亚历山大跪拜公元前年,在亚历山大出生的同一天,以弗所(Ephesus)的阿尔忒弥斯神庙起火焚毁了。希腊人说,神庙焚毁情有可原:女神阿尔忒弥斯忙着迎接亚历山大的诞生,无暇照顾自己的居所。而居住在以弗所的波斯国祭司们认为,神庙焚毁正是灾难的预兆。他们悲痛欲绝,奔走相告,说这一天即是整个亚细亚噩运的开端。
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复原图那么,这些关于亚历山大出生的传说故事为什么如此天花乱坠呢?可能,后世的作者和读者都愿意用传说给这位横空出世的大人物锦上添花。让他的身世更离奇一些,更不同凡响一些,才足以与他的成就相辅相成。神庙焚毁与亚历山大的出生的确发生在同一天。亚历山大也的确征服了广大的亚洲,结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在波斯帝国的统治。当巧合被后人解释为注定,亚历山大的形象就由一个成就斐然的凡人,升华成了宇宙所安排的天选之子。
02驭马少年
关于亚历山大的成长过程,除了他接受优良的体育和文学教育,喜爱希腊文学,其他细节我们所知并不多。然而传奇故事中,亚历山大在少年时期便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当属亚历山大驯服宝马布西发拉斯(Bucephalus,意为‘牛头“)的经历。
普鲁塔克记载,亚历山大12岁时,色萨利(Thessaly)的马贩子给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带来了一匹宝马,并开出天价。此马体型健美,毛发乌黑闪亮,额间有一颗白星。国王和随从们都跃跃欲试,想驾驭这匹难得一见的骏马。可是这马性子极刚烈,试骑者们还没跨上马背就被猛力甩开。
少年亚历山大驯服狂躁的宝马国王觉得这马野性未驯,无法成为坐骑。而亚历山大却感叹:“多么可惜啊!因为缺乏技巧和勇气,人们将错过这样一匹宝马!“说罢,亚历山大上前请求一试。他先是观察到,马儿暴躁惊惧,是因为它看到了自己在太阳下的庞大黑影。于是他牵引马儿面对太阳,然后随着马儿一起走动。当马儿显露出暴躁的情绪,他就温柔地抚其脖颈,让他安静下来。接着,亚历山大在马儿身侧跑了起来,适时跃上马背。马儿带着男孩疾奔,又在男孩的指引下平静下来,顺从地带着他回到了人群面前。
亚历山大与坐骑的铜像,爱丁堡随从们高声喝彩,欢迎骄傲的王子归来。国王不禁落泪,亲吻了儿子,对他说:“亲爱的儿子,去寻找能配得上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对你而言实在太小了。”
之后,布西发拉斯Bucephalus成为了亚历山大的专属坐骑,陪着他远征万里。多年后,马儿在印度河流域受伤去世。亚历山大为了纪念它,建立了一座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城市Bucephala。故事中亚历山大和宝马相知相伴的经历,让人们能够想象出一个温柔、坚定、勇敢的少年形象,和其与生俱来的王者风范。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战役中,马赛克,庞贝03师从圣贤
13岁起,少年亚历山大被安排了一位老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国王腓力二世在战争中将亚里士多德的家乡Stageira夷为平地,而此时为了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他下令重建Stageira,赦免该地被流放的市民,恢复城中奴隶的自由。教学地点在马其顿的宁芙仙女神庙。亚历山大和其他马其顿贵族的孩子来到这所“寄宿学校”,在四年时间中跟随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政治、数学、逻辑、艺术等学科。
亚历山大与老师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启发了亚历山大对哲学的兴趣。当亚历山大来到印度时,他专门寻访了在草地上赤身裸体修行的婆罗门哲人们,与他们谈论起希腊哲学与印度哲学中的重合和分歧。当婆罗门表现出对亚历山大的王权和金钱的不屑一顾,指出亚历山大也不过是难逃一死的凡人,亚历山大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邀请婆罗门Kalanos跟随他回到波斯,传授他的智慧——东方的坦诚和自由。事实上,亚历山大的东征也的确极大地加深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和联系。
中世纪手抄本所绘亚历山大与婆罗门教学间,亚里士多德还让亚历山大迷上了荷马史诗,尤其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伊利亚特》。亚洲远征的第一站,亚历山大特意选定特洛伊,意欲延续史诗英雄的辉煌。在阿喀琉斯墓前,亚历山大以橄榄油涂抹墓碑,以花环装点,祭奠史诗中的英雄。他感叹:“阿喀琉斯是幸福的,因为身前他有出生入死的好友,身后有为他扬名的使者(诗人荷马)”。亚历山大在征战期间一直随身携带着亚里士多德注释的《伊利亚特》,将书中英雄的事迹视为自己在战争中恪守道德的指南。
亚历山大在阿喀琉斯墓前或许,不仅仅是口口相传的故事和作者们的添枝加叶的记录,模糊了传奇和历史的界限。亚历山大自己也在所向披靡的战斗中,将自己视为了史诗英雄中的一员,甚至天神之子,超凡的传奇。平凡的小人物各个相似,而帝王将相的传奇各有千秋。传说和历史怎样区别?在亚历山大大帝身上,这绝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