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大同文旅融合云冈大景区规模初现潇湘晨报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2/26

初夏时节,树木抽芽,花蕊吐香,走在云冈石窟景区内,天空湛蓝,草木嫩绿,石窟庄严肃穆,游客们就像走入一幅色彩明快的画卷里,且行且感受,陶醉在塞上美景中。

正对着大佛拍照的太原游客肖先生说,自从在电视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后,一直很向往。在这里,感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智慧停车服务使用方便,可以不断品读厚重的历史文化,行程体验独特又难忘。

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云冈石窟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一年来,云冈研究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景区建设方面,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改造升级停车场、规划建设博物馆等,从多个方面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云冈大景区规模初现,旅游大格局建设正在稳步持续推进。

升级改造景区提升游客体验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后,云冈石窟迎来了旅游新高潮,全国各地游客都对云冈石窟充满向往,很多人来到这里,重走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的路线。去年,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万人次,最多的一天有万余人游览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云冈石窟成为很多人旅游打卡目的地,从7月份开始,一直到年底,众多游客前往云冈石窟品读历史,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游览中,云冈石窟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赞叹,而景区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更是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点赞。

年4月、11月分别两次游览云冈石窟的董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说:“讲解员提供的讲解服务非常专业,我非常喜爱历史,在和讲解员交流过程中,能学到不少东西。”与董女士一起的严先生,则对智能停车服务赞不绝口,“前一次来,是人工指引,也不知道停车位有多少,后一次就不同了,车可以停在什么地方,车位还有多少,一目了然。还有离场支付也升级为自动化,比以前真是方便太多了。”

据介绍,为让游客游览体验更好,云冈大景区旅游大格局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去年,景区在旅游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进行了诸多升级改造。比如对主停车场进行智能改造,并于当年年底全部完成;新建了东山外围停车场,可容纳辆汽车停放,有效解决节假日游客停车难问题;对石窟周边环境加大改造力度,完成供暖锅炉煤改电工程,景区范围燃煤锅炉全部停用,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软服务上,对讲解员、安保、停车场员工等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响应政策号召,推出多项优惠措施,如对医务人员、公安、消防、武警等进行免票,对在大同进行旅游消费的游客,凭消费凭证可半价购买门票等;利用云冈石窟以及大同周边的文化资源,推出“探寻北魏文化”“探寻古代建筑文化”“解读云冈”等研学路线与研学课程等,社会反响良好,全年累计接待学员近人,大家听专家讲课,亲手体验利用数字技术打印云冈文创产品,了解北魏文化,对云冈石窟的理解更深刻。

采访中,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针对游客还将推出一系列门票优惠措施,在景区建设上,持续创新旅游管理、旅游服务,进一步呵护扮靓云冈石窟的高颜值,为大景区旅游格局建设添彩助力。”

着力筹建两馆融合多元文化

在云冈石窟东北方向,有一道深沟,这里曾经是已搬迁走的工人村垃圾沟,经过精心打造,现在是一片树木葱葱的果树沟,正在规划的中国古墓葬壁画博物馆将坐落于此。“前期工作已经展开了,我们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整体搬迁回来七八座辽金、北魏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十分精美,文物价值高。果树沟是一个下沉式大坑,在里面建设地下建筑,温度湿度恒定,与壁画曾所在的古墓环境相仿,利于出土墓葬壁画的保护。”云冈研究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记录整体搬迁古墓葬壁画的照片上,记者看到,这些墓葬壁画包裹得严严实实,最外面由纵横交错的巨型钢架固定。为防止搬迁过程中损坏,外包装的底部与钢架甚至焊接在了一起。搬迁时,吊车整体起吊放在卡车上,到达目的地后,也是吊车整体起吊稳稳放置。工作人员说:“运输过程十分小心,希望它的华美光彩不因人为因素损减,未来场馆建设起来,能够给游客提供最好最真实的多元文化体验。”

打造多元文化体验,是云冈石窟大景区建设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规划中的丝路乐器博物馆,也是基于此打造,旨在通过观赏古乐器,让游客了解东西方文明,进而深刻理解云冈石窟。目前,场馆前期规划已启动,尤其是乐器的收集进展顺利。“这是源于几年前的一个契机,也正是这个机会,我们收集到了余件保存完好的古乐器。”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为打造云冈石窟大景区的多元文化,景区一直有意建设一个民间博物馆。机缘巧合下,云冈研究院负责人结识了一位中国社科院的教授,这位教授热爱传统文化,喜爱民间乐器,尤其对古丝绸之路沿途各个国家的乐器十分痴迷,从少时一直到暮年,用尽全力收集了百余件珍贵的古乐器。

“这些乐器,材质都很特殊,有金属的,有动物皮毛制作的,像牛皮、猪皮这些,还有很多材料,是以前我们未曾见过的。如果这些乐器一字排开,你能看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这些文化依附在乐器上,跨越千年时光与后来人相见,让人读懂云冈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工作人员说。

或许是缘分使然,最终,云冈研究院如愿收集到了这批乐器,目前都妥善保存,只待下一步场馆建设开放后,与游客见面。

串连文化遗存打造文化长廊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为此,我们一直在完善云冈石窟大景区的规划建设,把更丰富的文旅资源纳入其中,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完美的旅游目的地。”云冈研究院副院长崔晓霞对记者说。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视察,崔晓霞担任全程讲解,为总书记讲述了云冈石窟这一人类文明瑰宝的历史与当下。她告诉记者,一年过去了,为让中华文化更深入人心,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云冈石窟不断推进大景区打造,希望形成以云冈石窟为依托,云冈峪沿线文化遗存为延伸的云冈历史文化艺术长廊,实现云冈文化与长城文化、西口文化、丝路文化、万里茶路文化的有效衔接。

云冈石窟所在的云冈峪,自古为边塞要道,也是北魏平城丝绸之路的前段。云冈峪沿线北魏石窟众多,青磁窑、鹿野苑、鲁班窑、吴官屯、焦山寺等小石窟群依然保存,此外,还有城堡、烽燧、墓葬、窑址等春秋到民国的实体文物30余处。这些文化遗存成片成线,加上近现代的煤矿、煤窑等工业遗址,构成了全国少有的文物旅游资源带。目前,云冈研究院正在编制《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旅游总体规划》,旨在以云冈石窟为核心,集中打造东起小站村、西至高山镇近30公里文化与自然景观带,构建云冈峪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大旅游格局,最终实现与右玉旅游带、内蒙古凉城岱海景区、和林格尔土城子景区的有机衔接。其中,云冈东山菩提艺术园区是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之重要节点。

“东山菩提艺术园区的建设完善一直在持续推进,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云冈石窟的副景区。”采访中,崔晓霞说,几年前开始建设的东山菩提艺术区,基础材料全部来自煤矿淘汰的铁矿车、旧风筒等,以大型文创形式,让游客体验现代工业文明与古代佛教文明彼此凝望与和谐共生的理念。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游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