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冈石窟的时代答卷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1/21

撰稿:赵志成程祥李池

网络编辑:郝枫

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

武周山开窟造佛、云冈峪石破天惊,北魏王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云冈石窟,距今已有年。

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调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世界文化遗产,璀璨之光夺目。而今,云冈石窟在精心保护下,越发“真容巨壮”,一项项研究成果精彩呈现,“数字云冈”“VR体验”“行走的云冈”惊艳中外。

云冈石窟第10窟内佛像

环境大保护文物精修复

云冈石窟东西绵延约一公里,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现存的5.9万余尊造像,大到十几米,小至几厘米,从“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到“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每一处细微的雕刻都涵盖史学、美学、力学、气候学、地质学等众多学科,保护难,修复更难。

“山是一座窟,窟是一座山”。保护云冈石窟,大同市从外围的环境保护入手,将云冈石窟大景区的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市整体的环境保护范畴,不遗余力治山、治水、治气,实现了上到空气质量持续优良、下到地质灾害预防全覆盖,一个山清水秀、空气好的云冈保护现象让世人称道。

石窟内空间结构复杂,既有印度的穹庐顶,又有北魏皇家的中式宫殿样式,遍布希腊、罗马、印度、中式的建筑,人物、动物、花草纹样的精湛雕刻。“那么巨大的体量、复杂的空间、精湛的雕刻,造成整个三维数字化工作采集难、存储难、应用难。”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说,“大窟大像,从技术到工程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我们经过10多年的探索,才基本解决了云冈石窟三维数字化采集的难题。”

云冈石窟第17窟内佛像

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在做好日常养护和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石窟基本实现了“变化可监控、风险可预知、险情可预报、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近几年先后完成的五华洞窟檐建设、岩体加固、彩塑壁画修复等保护工程更是被业内专家称为“穿越历史”的衔接性工程。

为全面建设国家级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云冈研究院投资建成的文物保护实验大楼,针对石质文物保护、馆藏文物修复、彩塑壁画修复、石窟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工作设置了专用实验室。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人员在归整编排序

壁画修复室内,一个偌大的台子前,“90后”壁画修复师张钰明正屏息凝神地修复一幅壁画。他将需要的残片放在台上,用笔轻盈快速地将浆糊带到拼接处,再按照复原的图纸把两块残片细心拼接好。“这一幅壁画,刚送来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的一堆碎片,现在你看到的已是拼得差不多了,很快就能修复完成。”张钰明说。

张钰明告诉记者,壁画修复是一件极耗时间和精力的工作,需要把收集回来的碎片分类、编号、拼接等,难度很大,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时间长了,难免琐碎繁杂。但对于云冈的文物修复者来说,能零距离感受云冈之美,亲近文物、感受文化、触摸历史,感觉很自豪也很伟大。特别是想到,通过自己的双手能让被破坏了的文物“复原”“复活”,觉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让修复成果成为传世之作,必须精益求精。

云冈美术馆

立足石窟寺扩展云冈学

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从名称上说,少了“石窟”却放大了“云冈”的内涵;从体制上说,云冈研究院为省管副厅级单位,编制、经费、功能都得到了加强。

可以说,从“云冈石窟”到“云冈研究院”,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大同市委、市政府加强云冈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推动创建“云冈学”的重大举措。

“对云冈石窟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交融、交往,这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胸襟博大的民族,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在世界上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表示,云冈研究院除主要承担石窟寺文物的保护、数字化研究利用等职责外,更要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让世界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云冈研究院院史馆一角

“升格”后的云冈研究院坚持“科研立院保护第一”,用实际行动书写优秀答卷,不遗余力地将文化遗产守护好。先后建成了云冈文保中心、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和各类文保实验室,获批“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

两年来,云冈研究院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努力推进“云冈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与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等合作建设的云冈学学院相继成立。同时,积极开展北魏民族学、云冈图像学、丝路文化与民族融合等方面研究,并在云冈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方面做出许多新的开拓。

云冈图书馆

“我在云冈的21年赶上了云冈的重大转折期,从小景点到大景区,从之前一个保护力很弱的单位,到现在彩塑壁画中心、馆藏文物修复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数字保护中心‘四驾马车齐行’,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利用、人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云冈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说起这几年云冈的变化与成就,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满脸自豪。

张焯表示,云冈研究院将立足中国石窟寺研究的总体布局,在考古调查、价值阐释、艺术研究和成果普及等方面发力,对“云冈学”研究作出全面规划,努力建成“云冈学”权威研究平台,着力锻造一支业务精湛的科研队伍,全力形成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3D打印技术等比复制的造像赵文贵/摄

让文物复活用数字呈现

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旅融合中心主任崔晓霞说:“研究院的讲解员都开设了抖音账号,在网上直播讲解,而且效果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不搞过度商业化的一种尝试。目的是通过我们实地直播讲解,让更多的网上旅游人士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月7日,网上一条《相约冬奥,云冈队申请“出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