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今生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代,至今已历千年,损坏非常严重,自开凿之日起,围岩崩塌、洞窟漏水、雕刻风化就被列为龙门石窟三大难题。这里的岩石多属石灰岩、白云岩,强度适中,易于开凿,但也容易产生渗漏与溶蚀灾害。
刮风下雨,寻常人都往遮风避雨的地方躲,而龙门石窟保护中心的职工,偏偏要冒雨走遍东山、西山。他们知道,越是极端恶劣天气,石窟越容易出问题。
龙门石窟真正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还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奉先寺加固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石窟寺维修加固工程。
千百年来,龙门石窟每一次的修缮既得益于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石窟寺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在龙门石窟的保护维修中,也体现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互助。
用科技还原美丽,也是文物保护者的终极追求。数字资源库,是数字龙门的一个重要分支。这是一项唤醒人类记忆的伟大工程,曾经损毁的国宝因此而有了全身复原的机会。
数字技术其实又是一种虚拟空间的造像。建设数字龙门,高俊苹这一代人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昼夜不息的伊河,从伊阙山间川流而过,穿越着一扇文明之门,于波光间写下历史的无尽沧桑。
夹岸屹立的龙门石窟,浓缩着时间的无尽绵延,承载着空间的厚重深沉,连接着记忆的前世今生。
世间真正的不朽之物,其实是我们九死未悔的信心。
播出时间
《人类的记忆
——中国的世界遗产》
《龙门石窟》(下)
6月21日
CCTV:00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