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位于山西北岳恒山,距大同市约70公里。
我们从天津出发走荣乌高速,在浑源互通下高速后,经G和G约20钟即可到达景区。
我们到达景区时间比较晚,将近下午5点钟,太阳光已经变得柔和了很多。
大同北岳恒山主峰区域由天峰岭、翠屏山相对的两峰组成。古代这里是大同盆地经倒马关、紫荆关至河北平原的必经之地。
下面拍的照片正是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下午5点的雄姿。果然叠嶂拔峙,壁立万仞,气势雄伟。
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的雄姿翠屏山与天峰岭相对而立,而我们慕名来参观的悬空寺,就挂在翠屏山的峭壁上。
看上去悬空寺是不是像挂在悬崖峭壁上?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与一个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有关。
静轮天宫终究没有建成,但寇谦之徒子徒孙没忘记寇谦之“不闻鸡鸣狗吠之声”之宏愿,在其仙逝43年后,在翠屏山上修建成了“玄空阁”。由于处古代之国道,经过的人较多,也便于朝拜。
至于为何取名“玄空阁”?并无史料详述。斗胆猜想如下:
毫无疑问,此阁与寇谦之有关,毕竟是寇谦之的徒弟所为,为纪念寇谦之一生所为也不为过。
寇谦之改革道教,以礼度为首,增添了儒家伦理纲常的内容。而“阁”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其特点通常是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而“玄空阁”之“阁”与儒家最为贴近。
而”空“乃是佛教的最基本思想,取此字最合意。
那为什么道教的会取佛教之”空“呢?
猜其原因是寇谦之仙逝于公元年,而玄空阁建成于公元年,在这43年间,正是文成帝开凿云冈石窟的时期,还是北魏都城迁往洛阳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欣欣向荣,前途光明的时代。加之,寇谦之天师也并不排斥佛教。
所以,开窟造阁,三教合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后来改名为“悬空寺”应该是在悬空寺的三教殿供奉的三位位于间的为佛祖释迦牟尼,故可以称之为寺。
回到现实中来。
虽然时间已晚,临近景区下班,游客还是有不少。
由于悬空寺是木结构建筑,承重还是有限制的。所以有参观人数规定,最终我们很遗憾,没有获得登临的机会。
只能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的描述脑补一下:“那悬空寺共有楼阁二座,皆高三层,凌虚数十丈,相距数十步,二楼之间,联以飞桥。……飞桥阔仅数尺,若是常人登临,放眼四周皆空,云生足底,有如身处天上,自不免心目俱摇,手足如废,但三人皆是一等一的高手,临此胜境,胸襟大畅。”
二楼之间,连以飞桥环顾四周,唯有仰头才能看见天空,我们处的位置正是金龙峡。
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我们站在浮桥上,远远地可以望见北魏古栈道那边的大坝,此大坝有效地阻止了金裕河对崖岩的冲击。
悬空寺的正下方一块巨石上书写这李白的题词”壮观“。这”壮观“的”壮“字的右边多了一点,想必不是诗仙李白喝多了酒,多加了一个点吧?!
多了一个点的壮字据说悬空寺在古代离谷地有90多米,由于长年河水带下泥沙淤积严重,目前离地面仅50多米了。不过现在在上游筑起了水坝,淤积之势已缓解,听说,政府部门已经对金裕河河底清淤,目前从悬空寺到河底已恢复到古代的距离。
从悬空寺下来有一处曲径通幽的路段,景色不错,黄小妹在那里摆POSE照了不少照片,算是对没有登临悬空寺的补偿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