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云冈石窟飞天,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龙山大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9/19
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笔者家乡大同云冈石窟,几乎每个洞窟都有数量相当大的飞天,非常遗憾的是一共有多少个飞天造像问题,似乎谁也说不清。若论北朝各个洞窟的飞天艺术,是以敦煌莫高窟最为著名,敦煌的飞天,可称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延续和发展着,其数量、其风格、其构思、其微妙是世界上无可伦比的。

他的艺术效果,早已超越了他原来的宗教内涵,人们在观赏石窟之后,对佛像未必有多大的共鸡。而对那绚丽多姿的飞天,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据统计,仅莫高窟绘有飞天身。在洞窟之中,飞天已经飞到每个角落,但从总体上看他的布局还是有规律的。

一、在窟顶,藻井的范围之内,在龙凤图案或其他中心纹饰之处,常雕一圈飞天。

二、在洞壁的上端,整齐排列有飞天。

三、在中心搭柱,佛龛内外,大都雕有飞无。

云冈飞天

按照《云冈石窟北魏分期表》的说法,第一期和平初年至和平六年年)飞天造像的特点是:袒上身,斜披络腋,天带飘扬。大裙贴腿、赤足。

第二期(和平六年年至太和十年年)的特点是:后期穿短衫,有的已不露足。

第三期(太和十八年年至飞光五年年)的特点是:上身著短衫。大腿曳地,不露论足,腰折成V形。

云冈飞天

云冈石窟早期飞天造像,形体粗犷笨拙,有浓厚的西域风格,身体的飞动凭四其肢摆动,有时依靠衣裙的飞舞,而无飘带,这个时期的飞天,有男性特征,上身袒露。晚期飞天造像,身体逐渐灵活,人物形态变化明显,由男性逐渐转为女性,衣裙裹足,有飘带飞动,脸型润丰满,体态雍容,裙带线条流畅,轻盈,飘曳。如第6窟后室中心搭柱北面龛楣的飞天、又如第7窟后室的飞天。

云冈飞天

飞天祖籍是印度,但到中国后,根据中国佛教需要和民族的审美心理需要,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造,成为佛教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飞天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是不依靠翅膀飞舞,而是凭借衣裙飘带凌空飞腾,这就更富于了浪漫和超脱。

云冈飞天

飞天是佛教艺术中释迦牟尼佛的八部侍从中的其中两类,即佛经中的乾达婆与紧那罗。八部侍从也就是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佛的护法神,通俗地说就是佛的身边工作人员。乾达婆和紧那罗是天龙八部中的两部。此二神随着佛教理论以及艺术创作的需要,由原来狰狞的面目,逐渐演变为雍容俏丽、眉清目秀的飞翔天人。如再与印度原型对照,面目已全非,实则大大超越。飞天是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他在洞窑中只具装饰作用,无任何情节而言,主要是以其图案的连续出现,使过于严肃的石窟气氛得到和缓,使人得到美感,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平衡。

云冈飞天

飞天主要任务是散花,为佛唱赞歌,其工作性质有点像天主堂里的唱诗班。乾达婆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属男性,由于他周围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佛经说紧那罗:“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紧那罗与乾达婆同在极乐园里弹琴歌唱,娱乐于佛。他们形影不离,融洽和谐,还是夫妻。通常所说的飞天,就是他们的合称。

云冈飞天

飞天是一种具有特殊职能的飞神,这样的神东西方都有,西方叫天使。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银币上即有臂上长着翅膀的上身半裸童子。在基督教壁画中,天使的形象,有天真活泼的裸体儿童,长着等身翅膀;成群结队地飞翔在空中或嬉戏于圣母身边。这种西方艺术家创造的天使形象也传到了东方,传到了中国,而且还进入了佛教的寺院和石窟中。在新疆、麦积山、扬州都有这种西方艺术的存在。

云冈飞天

天使,是西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里传达上帝意旨的特殊使者。天使的形象是西方艺术家发挥高度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佛教的飞天形象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思想影响,随道教中的羽化升仙、羽人腾空的思维逻辑。按照道家的说法,羽人即飞仙,上升九霄”的天仙。

这种羽人是引导人羽化升天,长生不死的神。到了南北朝时代,在佛教思想与道家思想互相融合的过程中,飞天和羽人的形象出现在北朝的石窟之中,佛教飞天和道家的羽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那就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主要凭借一条长长的舞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飞天

参考资料:《敦煌研究》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