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一个时代可以成就一批大师,而一批大师也缔造一个时代,学术界亦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社会、学术都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是一个产生革命家、英雄和学术大师的时代。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在许多学术领域内,中国学者尚未涉足。西方学者反而先行一步,走进中国这片当时未开垦的土地,创造了学术辉煌。
20世纪初,欧洲的考古学者们来到中国,开始实地涉足并挺进陌生的地域进行考察与研究。斯坦因选择以和田为中心的丝路南道,格伦威德尔选择吐鲁番为中心的丝路北道,伯希和直奔敦煌。他们最终都通过实地的考古调查和随后整理而成的著作,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学术高峰。在这其中,法国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以其学识和眼光,选择了华北、泰山、云冈、龙门作为考察重点,来实现自己的学术抱负。
沙畹
翻译《史记》
实地考察大半个中国
沙畹翻译过《史记》,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等等,成就斐然。同时,沙畹还有大量著述,如《泰山志》、《西突厥史料》、《两汉时代之石画像》、《西突厥史料》等。最终他成为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考古考察中国遗址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欧洲汉学泰斗”。
《华北考古记》中图
在沙畹的学术著作中,其中以《华北考古记》最被人所熟知,也是他的学术奠基之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西方还是中国的学者,只要是关于中国古代艺术、雕塑、考古、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无不涉及到此书,足见其在中国学术界中的地位。然而,自《华北考古记》法文版年正式出版至今超过一百年之后,中文译本才首次问世——经过历时三年的酝酿、翻译与编辑,中国画报出版社在年6月推出了沙畹的这部巨著《华北考古记》中文版。
年1月,沙畹被法国外交部派往北京。那是他第一次来华,时年24岁。他的身份是法国驻华公使馆散编随员。据学者荣新江考证,当时的沙畹打算全文翻译司马迁的《史记》,并调查两汉画像石,旁及历代碑铭和少数民族文字的碑刻资料。为此,年沙畹曾前往泰山考察,以印证《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此行还促成了他对泰山祭祀活动和民间信仰的通盘研究,最后写成了《泰山:中国的一种祭祀志稿》一书;同时他在泰安碑贾手中购买到武梁祠、孝堂山、刘家村的画像石和碑刻,构成了他另一本书的主要素材,即《中国两汉石刻》。开始,沙畹将已经翻译出来的《史记》的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约原书的五分之三的篇幅)陆续出版。到年为止,共计出版五册。
年3月,沙畹第二次离开巴黎,前往中国。他乘火车穿越欧洲大陆,经西伯利亚进入中国,于4月14日抵达奉天,由此揭开沙畹在华从事考古活动的序幕。整个考古活动持续了将近七个月,直至年11月4日离开中国,沙畹考察了奉天的清朝皇家陵墓,又到鸭绿江畔观看了高句丽古迹,接着又马不蹄停地赶赴泰山、曲阜、开封、巩县、洛阳、登封。
在对山东和河南两省作完详细的考古调查之后,沙畹来到陕西省,参观了西安府及唐代皇家陵墓,随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省,用照片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特意赶到芝川镇,拜谒了司马迁的陵墓,紧接着又去参观道教圣地五台山,最后来到大同府,前往云冈石窟考察。在返回北京之前,沙畹还在居庸关短暂停留,考察了那里的浮雕画和云台石刻经书。沙畹将上述考古活动以文字及图片形式编纂成了四本书,即《华北考古记》。本书共收录图片张,其中拓片千余幅,照片余张,抄录的铭文造像记余则。
汉学大师如何炼成的?
实地调查+现代考古学方法
沙畹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中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的学者。在书中,他通过现代考古技术进行考察、取证,从中国传统古籍文献中获取史籍资料,再通过西方学术论证分析方法,探取其文化内核。
年本书法文版面世,中国的登封三阙、孝堂山、武梁祠、龙门石窟等遗址由此进入西方学术视野,成为世界汉学及东方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金石学也首次被纳入法国汉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西方现代考古学方法也为中国学界所重视和运用,推动了中国传统金石学研究的发展。这些遗迹在后来的战乱过程中或损毁或流失,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图片及资料对于后世的研究就更显弥足珍贵。
此次中国画报出版的袁俊生先生的中文译本,在精准表达法语原文的意思同时,在处理文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方面均采用了“回译”,即力求保证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一致性。在翻译《华北考古记》的过程中,译者袁俊生先生查阅了约十余部典籍文献,做了至少六万字的笔记。并且还在其中作了校勘史料、改错补漏、整合译名等,还对书中的文献资料添加附注,使其更具可读性与准确性。
学者荣新江在序中精准分析了沙畹的学术研究成功之道,“与同时代的中国金石学家的“访碑录式”的专注于文本收集的方式不同,沙畹的实地调查依托于现代学术的考古学方法,不仅对碑刻本身做详细的测量和记录,同时对碑刻或古物所在的祠堂、墓地、周边环境等做仔细的考察和分析。再加上西方的照相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沙畹的《华北考古记》最终成为划时代的学术丰碑,他本人也由此成为汉学研究的一代大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