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龙门石窟在鲤鱼跳龙门的地方,华夏历史就凝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10/8

早上出来,一路狂奔,除了在服务休息和吃饭外,马不停歇的来到洛阳,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去古城吃了羊肉泡馍,心满意足的在宾馆休息,一觉天亮,然后开车,直奔龙门石窟。说起龙门石窟,第一次是跟着旅行社来的请了个地导,带着我们一车人去了好几个景区,也是第二天休息后,再由地导带着我们去了龙门石窟,刚进景区,那里的游客很多,熙熙攘攘的,各个旅行社的人好像是一起堆积到了这里,看到不同旅行社的不同的小旗挥舞,好万国旗一般,小喇叭里叫喊着自己团队名称,声音此起彼伏,当人们走进景区,同样是一群接着一群人走过石窟,听导游的介绍,感到很是拥挤,导游的小喇叭声同样是此起彼伏,也听不清说些什么。

经过北魏时期开山造佛的三个著名的石窟,沿着曲折的山路继续向上,走到半山腰,拾阶而上,宽阔宏大而有非常有气势的一尊佛像呈现在面前,让人感到非常的震撼,这就是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在大佛的雕像前,倒处都是游客有拍照,听导游讲解着的游客也是一个团队接着一个团队,想拍照选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和位置,都难以找到,想认真听导游的介绍也听不清楚,于是,在佛前我许下愿望:选一个适当的时间,自驾游,专程来这里。这也很容易如愿,相对于那一次,现在来到这里,相对的清静了许多,在景区购票处请了一个导游,一起进入了龙门石窟景区。导游是洛阳本地的一个小姑娘,端庄清秀,她一边走,一边介绍这里的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河叫伊河,因为河的东西两山对峙,象是个门户,所以称之为龙门,龙门也叫伊阙。”她说:有一次,隋炀帝杨广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看到了南面的伊阙,就说:“这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于是就在洛阳建都,把皇宫正门对着伊阙,伊阙从此就被称为龙门。还有一说:相传龙门由大禹治水开凿出来的,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伊水在龙门山之南汇聚,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祸及百姓。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向北流出。由此,龙门山被伊河分为两半,其东山因武则天建香山寺,之后东山就称为“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传说的鱼跃龙门,就是在这个地方。

龙门未经大禹凿开前,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口,但龙门山上无水路,过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有一鲤鱼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接着有少数的鲤鱼跳过去变成了龙,而没有跳过去的,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摔出个黑疤。大诗人李白赋诗一首:“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听着导游娓娓道来,我对龙门有了全景的认识,故事说的也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她接着告诉我们: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其间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约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跟着导游起,从龙门石窟大门走进来后,首先看到的是三座壮观的石窟,就是著名的宾阳三洞。这一次来,因为是自己的单独行程,所以就不在是上一次来的场景了,也可以认真的听导游讲解了。

原来宾阳三洞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宾阳寓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开凿于公元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后因宫廷政变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宾阳北洞主佛:阿弥陀佛,但由于风化,现在成了“剪刀手”佛像,成为游客拍照打卡必游之处。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在北魏基础上续凿而成,主佛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

参观过莲花洞之后,最能给人以心灵震撼,让人无比敬仰的当属大卢舍那佛龛了,这座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相传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右侧为大弟子迦叶,继而为文殊菩萨,还有天王、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艺术群雕。

卢舍那大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目光睿智而慈祥,露出祥和的笑意,令人敬而不惧,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高宗咸享三年(公元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主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这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龙门石窟造像大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走在这大大小小的佛雕石窟前,自己仿佛置身于佛的世界,心生敬仰与神圣之情,似乎在灵魂深处正在感知前世、今生与来世。在静寂的佛的面前,虔诚祈福天下苍生远离苦难与灾祸,天佑好人一生平安幸福!离开龙门石窟,站在龙门大桥北望洛阳古城,大唐盛世浮现在脑海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望二山佛雕,历史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我似乎看到一代女皇,亲率百官为参加盛大的卢舍那大佛开光仪式,耳边隐约又响起了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美妙的天籁之声。极目远眺,伊水随天合,历史如云烟一般成为了过往。看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我也由衷的感叹,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大唐帝国,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石刻,成就了大卢舍那像龛群雕艺术,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之一。凝固着唐代雕刻艺术高峰的历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叹为观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