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游在山西华夏第一照壁大同九龙壁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5/27

山西北端的古城大同,公元前3世已即开建城池,又经历了“一朝帝都,两代京华”的辉煌时代。特殊的历史、人文地位,使这座塞外古城造就包容了一大批登峰造极的文化艺术瑰宝,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还通过繁复的审定程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整个人类所共享。

大同作为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干百年来,人们只熟知大同是古城,是“煤海”,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对大同还是“龙壁之都”却所知甚少。那一面面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龙壁,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龙壁是照壁的一种,而照壁又是我国的宫殿、庙宇、院落等处一种特有的小型配饰建筑,有的呈“一”字形,有的为“八”字形,所建位置或在门内,或在门外,其作用亦各自有别。它既是权力、等级的象征,又为建筑群增添了先声夺人的气势。在“一”字形的照壁上雕刻龙饰的即称为龙壁。

大同的龙壁数量之多,规格之全,艺术价值含量之高,建筑年代之早,为天下少有。据记载,大同出现龙壁雏形,当在公元5世纪中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皇宫门庭中即建有黑色团龙画壁。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明清时期,大同的龙壁建造达到了高峰,龙壁遍布全城,数不胜数,曾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九龙壁等。时至今日,除七龙壁外,其他龙壁和团龙在大同仍可欣赏到。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块九龙壁就耸立在市中心,连北京北海的九龙壁都无法与其媲美。

大同九龙壁原是代王府照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代王朱桂系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于洪武二十五年()封为代王,并在次年十月就藩于大同,后代王府在原府学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王府依皇宫布局而建,沿中轴线有80座院落,两侧又有大小12处庭院。九龙壁当为此时所造。可惜到年,在清军疯狂屠城时,代王府被付之一炬、毁于一旦,唯有这九龙壁独然存世,年后的今天仍然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九龙壁下部为须弥座,上部为仿木建筑形式,两端有脊兽雕作,通体都是琉璃制品结构。中部用特制琉璃砖嵌成九条大龙,飞舞在波涛云涌之中,神情雄健,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壁体金黄、清蓝、褐赭、亮紫、中白,五彩纷呈,参差有致。九龙壁的惊人之处不仅在于因为它建得早、体积大、建筑艺术高,而且还具有早、午、晚,阴、晴、雾,四时观看总相宜的妙处。早晨,每当红日东升,万道金光涂上龙壁,条条巨龙仿佛冲破雾,腾身游动。正午,丽曰当空,万缕金光直射龙壁,有明有暗,龙身闪耀,昂首摆尾,盘绕弯曲,似在云中穿行。傍晚,落日西斜,霞光洒向金龙紫壁,壁前一池清水,龙壁倒映水中,清风徐来,九条巨龙如在大海中遨游,真像神话仙境一般。若要遇上雨雾天气,站在远处凝视龙壁,九龙时隐时现,或暗或明,吐水喷雾,亦真亦幻,如沉湎在梦境中一般。真有叶公好龙者,不知作何感想。

“琉璃照壁盘九龙,之而恍惚腾云中……”精美的九龙壁确为古城增色不少。而大同城中的另一五龙壁也毫不逊色。这面龙壁建于明万历年间,长20米,高7米,厚1.6米,中央团龙为主体,左右形龙各二,布局对称,龙形迴然有别。特别是中间大龙的龙头造形,别致新颖,是其他龙壁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此外,位于同云路中段的观音堂前照壁,也是一面三龙壁。这座寺庙的照壁没有刻上“南无阿弥陀佛”或大“佛”字,而是彩龙翻腾欲飞,使色泽鲜丽、气魄雄伟的龙、狮、马、牛琉璃制品跃然壁上。这面龙壁虽体积不大,中间团龙体势也较小,但艺术风格细腻至极,活灵活现…流光溢彩、建筑风格各异的大同龙壁,干百年来历尽沧桑而不毁,直闪耀在这古老的塞外名城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