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曾因能碰撞生火而在人类进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生活中,它应用广泛随处可见,石头不仅可以用于现代工业、建筑建造、工艺制作和收藏保存,同时也可以用于美食制作和疗养美容。此外,石头在旅游发展中也大放光彩。
01天然去雕饰
岩石根据成因主要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自然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以及地壳运动、岩浆、地震活动等内力交互或单一作用下而形成奇观。
这些自然界形成的石头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推动了区域旅游发展。拥有梦笔生花、仙人指路、飞来石、老僧采药、猴子观海等奇石景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年共接待游客万人,实现经营收入29.74亿元;拥有阿诗玛、步哨松涛、太白金星、神牛寻母、水帘洞等奇石景观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省石林风景区,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5亿元;拥有大鹏展翅、恐龙吞海、刺猬觅食、龟背石、蟹将出动等奇石景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辽宁省金石滩度假区,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5亿元。
除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石头经过人类的文化赋予也焕发着生机。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是海南省天涯海角游览区,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而得名,同时天涯郎与海角女、天涯石与海角石以及日月石等传说,进一步赋予景区爱情见证的色彩,年总体入园游客量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同时通过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雕刻技艺,也会让石头产生了不一样的旅游吸引力。如河南省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据统计,龙门石窟50年间接待游客万,最多一天接待25万人,一年接待游客多万。
02人文造奇观
除了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石窟类景点,以江苏南京明孝陵为代表的陵园类景点,以安徽黄山棠樾牌坊群为代表的牌坊类景点,以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代表的纪念石雕类景区等等,都因为其悠久的文化历史、特殊的人文情怀和巧夺天工的工艺而颇有人气。
03石之运用法则
如何巧妙地运用石头,发现石头的内在魅力与闪光点,让它在旅游发展中起推动作用,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法则:
0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对于那些自然界创造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保护价值的石头景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以保护为主,进行不同类型旅游的适度开发。明确其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的范围,如陕西省通过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确定秦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范围;同时实行景区轮休制度,如黄山风景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先后对游人相对比较集中的始信峰、丹霞峰、莲花峰和天都峰实行“轮休”,每个景点轮休的时间一般都在3年以上。
02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对于保护价值不高、但在环境中占主体地位的石头景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发挥它的特色,所建之物、改造之物尽可能地凸显石头的原有本色,体现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如西班牙的赛特里尔小镇(setenildelasbodegas),整个小镇建在一块巨石之下,并存在了年,因其独特成为欧洲旅游的网红小镇。
03艺术再造、创意新生
对于可进行再加工、再创作的原生石头景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能工巧匠的技艺雕刻打磨展现人文魅力,从而实现艺术景观再造、创意事物新生,同时注重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如重庆大足石刻在开发时将抢救、预防、保护、研究和旅游相结合;如奇创旅游集团在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文化旅游区策划时,针对旅游区的石头遗址,打造保护性、过渡性和舞台化空间,从遗产价值挖掘到文化情景演绎再到旅游创新体验,运用有形、有声、有神和有品打造石头遗址文物。
04无中生有,鬼马行空
对于石头资源分散未能进行整合或没有石头景观的地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将石头作为旅游景观设计的核心元素,通过颜色涂染、建筑融合、家具重组等艺术设计方式,从无到有地设计出独树一帜的石头景观小品或者石头建筑物,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吸引游客。如由设计师双人组DavitandMaryJilavyan在英国设计的“DolmenShelters”酒店,酒店建立之初,就被酒店爱好者列入遐想清单。
本文为奇创原创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