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佛教之所以1000年来盛行,大概源于他们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3/9

当然这种更多的还是上流社会的精神追求支柱,当时的一些大官僚、大文豪,大画家都投身其中,因此一些工匠,小画家几乎是没有机会画佛像壁画之类的,没有人请他们,能留下他们的作品吗,自然不可能,有的可能仅仅是一些乡村,老百姓才会请,有钱破机会都是请大师级别的人画。

比如当时佛教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文著名画家的参与,还有很多画家,特别是绘画造诣达到一定程度,他们的思想高度也高了,需要一个更好的东西来支撑他们的精神灵魂。于是佛教就成了很好的选择,比如以顾恺之、曹仲达、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戴逵、戴雍、吴道子、韩干、李岫、阎立本、阎立德、王维、周昉、边鸾、张璪、尉迟乙僧等为代表的绘画大师。

他们和雕塑家们创造了许多粉本,如今我们任然可以看到不少大师的作品,比如周昉创造的水月观音、吴道子地狱变等等,都是相当优秀的,虽然说一开始绘画具有成人伦,助教化的功能,这个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化功能了,还有课艺术价值,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几乎都是这样的功能,就连一些理论也都是宣扬教化的,而纯艺术理论在东晋时期才逐渐有了,后期就逐渐与教化功能脱离。

佛教壁画也同样具有御容或表彰功臣的作用,绘画一开始主要为了宣扬教化,所以导致以人物为主,山水花鸟等都是陪衬,而人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都是客体。也就导致人物画最先发展成熟,这为绘制神像奠定了基础。

而佛像和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基本没啥大的区别,一些皇帝还要求画家按照自己的样子去绘制壁画,比如云冈石窟昙曜五窟是北魏五朝皇帝的御容、龙门庐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真容,麦积山44窟主佛是西魏皇后乙弗氏为原型等,这都是为了宣扬他们自己的功,可以说人佛是一体的,人即使佛,佛即使人,而佛可不是一般普通人,而是有大造化的人。

当然人、神、鬼等等其实都是一体的,所以你极是佛,也是人,同样是神也是鬼,就看你怎么展现他们之间的相。

而一些壁画中的菩萨也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创作,有着现实的需要,是百姓生活的日常体现,可以说能为天下,为百姓做好事的大多都会被尊为菩萨,精神境界自然就高,位居神佛的地位,毕竟能为百姓度苦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