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壁画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仿佛一抬手就能摸到。”如今游客到敦煌后,多是先到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体验一把“人在画中游”后再前往实体洞窟参观。
“这是3D打印的吗?这和我在景区看到的一模一样,太神奇了。”云冈石窟研究院借助于精准数据,将佛像复制还原且被3D打印出来,皇家石窟的宏伟气势跨时空跨地域展现。
在数字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兵马俑一号坑被张高清照片矩阵合成为亿像素全景图片,将所有遗迹进行毫米级重现,参观者可以清晰看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和铠甲纹理。
“数字故宫”也在探索结合纪录片、大电影等艺术形式,记录故宫人和故宫文物古建,以期实现5G环境下电影的VR场景沉浸和多屏互动。
……
文物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
文物古迹是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同时避免自然灾害、人为毁损等原因导致的损坏和消失?文物古迹的数字化保存与呈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活”起来的文化遗产——
“贴近摄影测量”,让古建筑风貌精细呈现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前提。目前,激光扫描技术、多图像三维建模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等,已全面应用于以古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去年,武汉大学张祖勋院士的团队,基于大疆旋翼无人机平台,采用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开展山西悬空寺三维模型的精细重构,分辨率达毫米级,三维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引起了社会各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