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佛像雕塑艺术”→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
设置星标后,从此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始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年)的石雕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以规模宏伟、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内涵丰富而驰名中外,在众多题材中最主要的造像谓之“菩萨”。而宝冠是菩萨最重要的特征。《敦煌大辞典》称:“宝冠,菩萨之主要首服,敦煌历代诸窟中的菩萨及诸天圣众,均束髻头顶,余发披肩,头戴宝冠。所谓宝冠,即以七宝镶成之冠”。云冈的菩萨宝冠既吸收了外来佛教文化也融入了自己的特色。
▲18窟主像东侧的胁侍菩萨(左)11窟东壁中部盝形龛交脚弥勒(右)
根据宝冠正面雕刻内容
可分为以下几种样式
(一)化佛宝冠
这种宝冠中央圆盘中雕刻有化佛(坐佛像)因而称为“化佛宝冠”。代表性的有第18窟主像东侧的胁侍菩萨的宝冠,第6窟中心塔柱下层东面交脚菩萨宝冠及11窟东壁中部盝形龛交脚弥勒。
(二)三面冠
菩萨头戴的三面宝冠,是由三个等大的圆盘在正面和左右侧面构成装饰的头冠形式,在大的圆盘中央还有一个小的圆圈,这种样式有别于西域菩萨冠中三个圆盘不等的形式。在第17窟思维菩萨与胁侍菩萨中可见到这种冠饰。
▲第17窟明窗东壁的思维菩萨(左)第17窟明窗东壁的胁侍菩萨(右)
(三)莲花宝冠
菩萨宝冠的一种,这种宝冠通常由中央和两侧三朵图莲组成,也有的中央为莲花,对称的两侧则是其他的圆形花盘。第6、9、10窟和第12窟可见头戴莲花宝冠的菩萨。
(四)三角式宝冠
三角作为冠的中央部分,第11窟中有此类菩萨宝冠的造型,第6窟这种用三角装饰宝冠的菩萨数量众多,第6窟中心塔柱上层背靠九层塔的8个胁侍菩萨均为三角式宝冠,三角式的宝冠也不尽相同,有的为三角上饰三朵莲花两侧装饰忍冬纹,有的将三角形的下角两侧雕刻为对称的上卷形式,别具匠心。
▲第6窟上层盝形帷幕龛主尊(菩萨)(左)第6窟明窗西壁白马吻足中的菩萨(右)
(五)兽面冠
兽面形式出现在菩萨高髻的正面。在第3窟后室菩萨像的兽面宝冠,冠中兽额有日月,兽眉粗凸上卷分叉,兽形双眼圆睁,猩鼻,咧嘴,獠牙,口出三排对称的卷毛。箍带两侧有四叶莲花的长方形状装饰,往后有“出”字形花饰,桃形花心。
▲第6窟中心塔柱上层背靠九层塔的胁侍菩萨
(六)素面冠
宝冠上没有任何装饰,头发与冠之间仅用一根发带进行装饰。这种装饰在11窟中较为常见。
云冈还有许多样式的菩萨宝冠,比如中央与两侧的圆盘上有向右旋转的螺旋纹饰的宝冠,还有中央圆盘中央有发束穿过的宝冠样式等等。这些宝冠的上方通常有仰月的装饰,这些仰月装饰可能来自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的日月星冠式。
▲第3窟胁侍菩萨
样式的起源
(一)化佛宝冠
出土于马土腊2~3世纪TheKronosCollection的菩萨,中央有一个圆盘形的装饰,圆盘中央有一坐佛,坐佛后有几圈装饰纹,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束带。云冈石窟的化佛冠也是端坐于圆盘的中央。
▲马土腊造像
(二)莲花宝冠
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的《王子菩萨像》约完成于2世纪,堪称犍陀罗菩萨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造像头部缠着印度王子的攒花头巾,下穿印度式围裙和罗马式珠履,王子发式中央有圆形的莲花纹圆盘。云冈石窟的莲花宝冠可能是吸收了犍陀罗造像艺术之精华。
▲犍陀罗造像
(三)素面冠
宝冠上没有任何装饰,头发与冠之间仅用一根发带进行装饰。用束带装饰宝冠的做法,在马土腊2~3世纪TheKronosCollection的菩萨已可见到,在西秦建弘元年()的炳灵寺第窟第17号龛菩萨与第6号龛菩萨中也可见到用带将高高的发髻束起的装饰,云冈的第5、6窟中也有很多胁侍菩萨用带子将头上高高的发髻束起。
▲第5窟胁侍菩萨
(四)云冈开创的模式
在第11窟东壁中部盝形龛交脚弥勒的化佛宝冠中,可看到坐佛下有高高的束帛,这种束帛一般是作为菩萨坐的物件,一起装饰于菩萨宝冠之中,是云冈开创的新模式。在云冈第6窟,第11窟可见到简洁的三角式冠饰,也为云冈的独创。
来源:澎湃新闻,转自:考古中国回复文字阅读历史文章,如回复:北齐01可阅读文章:北齐的佛像(珍藏版),也可“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近期点击量较高文章:
北齐01
北齐02
金01
唐01
唐02
唐03
唐04
唐05
北周01
北周02
北朝01
辽01
隋01
隋02
北魏01
北魏02
北魏03
北魏04
北魏05
北魏06
西魏01
宋01
宋02
相01
相02
相03
相04
力士01
天王01
韦陀01
藏01
藏02
藏03
藏04
道01
千手01
千手02
释01
日本01
柬埔寨01
柬埔寨02
柬埔寨03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