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12月25日,“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盛大开幕,件云冈文物与世界首个3D打印的可移动石窟、云冈第12窟“音乐窟”惊艳亮相,与1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开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对话。这是继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之后,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二站。
本次展览由雅昌文化集团、云冈石窟研究院、上海宝龙美术馆主办,京东方协办。展期将持续到年3月28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翟永清、山西省政府驻沪办主任韩侠、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策展人王纯杰、雅昌艺术教育单元总经理肖伟文等出席开幕式。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与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前后历时60多年开凿而成,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此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所以说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本次展览精心设计了4大单元板块,分别是:“丝路寻佛记”“匠心造丹青”“石语破天惊”和“化象之境”,给观众带来极致化视觉体验。第一单元“丝路寻佛记”整理了一系列重要的出版物和老照片,记录了近百年来云冈石窟的考古研究文献及成果。第二单元“匠心造丹青”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展示,分为石雕造像、陶塑、金铜造像、碑刻、建筑构件、器具、墓葬文物等七类,共计件,并配以图文讲解,展现了北魏历史文化、生活艺术内容。
第三单元“石语破天惊”展现的是3D打印和数字化互动。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无疑是国内首个1:1可拆卸复原的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云冈石窟第12窟为廊柱式殿堂窟,俗称“音乐窟”,属于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中期工程,以其恢宏壮丽的伎乐雕刻、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著称于世。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分前后室,前室北壁上方的天宫乐伎天手持各民族乐器,宛若一支“交响乐团”,集中反映出北魏宫廷乐队的时代风貌,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展览现场的复原石窟高8.5米、宽12.2米、入深14.5米,创新性地使用了“积木式”的新技术和制作方法,由块2米见方的“积木块”分6层组装而成,实现了8个集装箱快速运输,仅用6天时间就可安装完成。
第四单元“化象之境”是该展览的一大亮点,引入了当代艺术作品,共展出10位艺术家的2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他们从佛学和云冈文化中得到启迪,并通过装置雕塑、录像行为、绘画书法等多样性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他们的感悟和体验,与云冈石窟展开一场跨越千余年的对话。
对此,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表示,“这次展览吸收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来,是一种历史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云冈石窟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一种创新的模式。如今我们把它与今天的艺术品放在一起,虽然表面上是传统与现代,实际上是不同时代对先进观念的不同展示,可以丰富我们的眼界和认知。”在策展人王纯杰看来,云冈石窟艺术融汇了古代南亚、西亚和欧洲文化,就是中西文化交融、对话后的成果,“不同艺术形态放在一起后,产生新的创新,会给予人们新的启发。”
开幕式上,云冈研究院院长张焯、策展人王纯杰、艺术家郭工、云冈项目负责人武林、宝龙美术馆副馆长吕美仪还在现场进行了一次圆桌论坛,围绕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对话当代艺术,以轻松的对谈形式,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云冈,了解此次展览。12月26日,张焯还将在该馆举办一场展览特别讲座。
据雅昌艺术教育单元总经理肖伟文介绍,该展览下一步将视情况在深圳、北京、日本东京等各大城市进行巡展。
山西晚报记者吕国俊南丽江
(责编:马云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