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康熙微服云冈石窟,天黑错走了小庙门,一道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5/3/20

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佛很多人应该都略有耳闻,可人们还说:“石佛比山高,手在半山腰。耳朵能下棋,手心能摆席。”

为什么那么大的寺庙,那么多的石佛,偏偏只修一个小小的庙门呢?

这得从康熙帝说起。

相传,康熙小时候,听老师说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很大庙也特别大,建筑也非常精美,所以康熙帝呀就一心想到云冈石窟朝佛拜庙,看看是个寺庙究竟。

后来,康熙当了皇帝,就又想起了这件事。

有一回他到大同微服私访,第一件事就是到云冈朝拜。

大同到云冈距离三十里山路,康熙一边走,一边观望路边的风景,到了云冈已是黄昏。

于是他便找人打听云冈大庙在哪,那人指着一个庙门说:“那就是云冈大庙。”

康熙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一个宽不足三尺、高不足一丈的庙门,康熙开始犯嘀咕了,心想:人常说,云冈山有多高,佛有多大,佛大庙一定大,可这庙门为什么这么小?

康熙心里想着,快步上前一敲门,出来一个老和尚,提着灯笼。

康熙上前施礼问:“老师父,这是云冈大庙吗?”

老和尚说:“不敢,不敢,小庙一座。”

康熙又想:人人都说云冈庙大佛大,可庙门这么小,和尚又说是座小庙!

于是上前说:“老师父,我是过路的商客,天黑了,想在庙里住一宿,行不行?”

老和尚说:“出家人以善为本,客官别说是住一宿,就是十天八日也行。”

说完老和尚便提灯领路,找了一个客房,安排他住下。

第二天早晨,康熙早早起来,就到庙里游逛。

进了石窟,只见好大的石佛,好高的庙啊!

康熙看得有点眼花缭乱,此时一肚子疑虑全然消失了,自言自语地说:“天下奇观,名不虚传,可惜庙门太小了。”

这时,太阳老高了,老和尚前来催他用饭。

他顾不得用饭,又看了一阵,只见庙院里无花草树木,一片荒凉,感叹道:“可惜这一天下奇景放在这个地方。”

游览完,康熙找老和尚要来文房四宝,写了四句话:庙大门小假神神,荒山秃岭穷山头。拨下白银一万两,重修庙门栽梧桐。

写完,具名加封,递给老和尚说:“一个月以后再打开,照上边说的办就是了。”说完,他赏了老和尚二十两白银,起身就走。

众和尚簇拥着送康熙出庙门。

出了庙门,康熙抬头一看,庙门有两丈宽,三丈高,这时他才明白,初来时走的是旁门,今天走的才是正门。

他有心收回留笔,可又想自己是皇上,君无戏言,于是心中暗暗发笑,辞别众僧走了。

一个月以后,老和尚叫来众和尚,打开康熙写的那卷纸一看,个个吓得浑身颤抖,全部跪倒,烧香供奉,山呼万岁,并火速派人到大同府禀报。

知府哪敢怠慢,赶紧派人打开官库提出银两,重修庙门,栽植梧桐树。

就在大伙正要开工时,大家拿着康熙的圣旨看了半天,也弄不清庙门是让往大修,还是往小修。最后实在没办法就禀报知府,让知府拿个主意。

知府琢磨了半天,才说:“皇上说‘庙大门小’,就是让我们修个小门。”于是就动工,拆了大门修了小门。为了显示皇威,门的下面还修了个高台。

现在的小庙门和高台,就是那次修得。

门前栽的那几棵梧桐树,因气候不适,第二年就全死了。后来又补栽了几棵槐树和榆树,至今还活着。

最后想说:这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便是皇帝也会办这糊涂事,说话含含糊糊的,一点都不严谨。

还好我们国人已经醒悟了,不然得亡国。

我是蜗牛读历史!

民间故事传说是民众的精神文本,也是民众教育、娱乐的重要形式。

一地一历史,一地一人文。

民间故事传说是了解和融入一地的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