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一批海外学者来到云冈石窟作文物考察,期间发表的大量报道让全世界惊艳于这佛教艺术瑰宝。但被这些文章吸引的,还有众多文物贩子,他们“依图索骥”前来盗宝,让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但要说其中最成功的捡漏者,却是一位美国人。
这名美国人叫史克门(LaurenceSickman),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主修艺术史。年,史克门在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下,在中国留学深造五年。这期间,他遍历华北城镇,购买了大量中国艺术品。年,他来云冈,一下就被迷住了。这一丝奇特的情感,似乎和12年前的日本学者木下杢太郎不谋而合。
当年,骨骼惊奇、爱好特殊的日本学者竟对佛像生起了一丝暧昧的情感。他用“仿佛走进女子学生宿舍里的印象”来形容云冈石窟给他留下的初印象,而一座“美丽的处子般的幻影”佛像,更是得到了他的万分青睐。
对佛像生起情愫,不愧是日本人。但美国人史门克爱上云冈石窟,并迫不及待的想要收藏相关藏品,还是因为这云冈石窟太美了。
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皇家开凿兴造的大型石窟寺。云冈石窟雕饰之豪华富丽,备受历代学者称赞。《魏书·释老志》中,称其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用“真容巨壮,世法所希”来称赞。
除了众多学者称赞的“奇伟”“巨壮”,云冈石窟最大的特色还在于中外文明交融的痕迹。无论是雕塑的体态,还是精美的衣着,人们都能在其中找到印度犍陀罗造像的身影、波斯-印度风格的纹样甚至古希腊柱式的影子。
如此有特色的美丽瑰宝,自然获得了大爱中国艺术的史门克的青睐。
史门克在云冈石窟周边的村子里留恋,这位高鼻深目、出手阔绰的“洋大人”自然备注瞩目,有文物贩子捧着佛头佛像前来碰运气,但史门克这几年艺术史可不是白学的,分辨出这些是仿制的假货后,立刻送客。
但这一天,史门克逛到一家老农家中,却被老农家中的一个石头蛋子吸引住了目光。这石头蛋子是一个水滴状的椎体,有一只手掌大小,大头一端漆黑,小头一面土黄。
史门克两眼发直,当即掏出一块大洋买下。而眼见家里磨镰刀的一块石头蛋子竟然值一块银元,这老农欢天喜地,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石头蛋子竟在几十年后,成了国宝。
原来,史门克之所以购下这石头,是因为他一眼看中这根本不是石头,而是一枚古老技法烧制而成的琉璃珠。黑的一方是黑釉,土黄的一面没有施釉,正是安装在佛像的眼窝内。
后来,史门克回到美国,并成为名声鼎盛的大收藏家,在其任馆长的纳尔逊博物馆中,有近件中国艺术藏品,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他收集采购来的。但即便手中珍宝无数,这一枚佛眼,仍旧被史门克奉为至宝。
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这枚流失海外的佛眼就只是时代的一滴眼泪,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事情却发生了转机。
年春,著名考古学家、北大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给时任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史门克先生愿意将佛眼捐赠给中国。
原来,史门克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先驱,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