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9朝古都洛阳,经过4次毁灭,又重建,那么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10/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

这里南邻伊阙,北靠邙山,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是易守难攻之地。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王朝在洛阳建都,因此洛阳享有“九朝古都”的美誉。

夏商时期,洛阳已是国家活动的中心地域。

西周时,为了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周公在此营建洛邑作为东都,当时的洛阳处于陪都的地位。

周平王元年(前),周平王正式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此后的余年,周一直以洛阳为都城。

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短暂建都,但不久便迁都长安。

洛阳丽景门

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正式迁都洛阳,洛阳城一片繁华。

汉代洛阳城规模宏大,城内建有宫殿、台、观、馆、阁等建筑,以及供帝王游猎的苑囿。

洛阳城南还修建了明堂、辟雍、灵台等功能性建筑。

明堂的功能与太庙相似,辟雍为教育场所,灵台则是用来观测天象的地方。

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就是在洛阳灵台担任太史令期间,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观测仪器地动仪。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汉朝皇帝被迫迁都长安,洛阳被一把大火烧成灰烬。

曹魏、西晋时仍以洛阳为都,在废墟上重建洛阳,但好景不长,西晋灭亡后洛阳又在战乱中焚烧殆尽。

地动仪模型

北魏时,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和十七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洛阳城在汉代洛阳城的基础上扩建了外城,规模空前。

城内布局整齐,经济繁荣,在当时是国际贸易大都市。

可惜的是,北魏洛阳城也在改朝换代的战乱之中被破坏。

隋炀帝大业元年(),立洛阳为东京,在汉魏洛阳城的西边营建了新的都城,史称“东都”。

年,隋炀帝还下令开凿大运河,开通的大运河从洛阳到杭州全长余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洛阳城再次恢复了繁荣的景象,一直延续到唐玄宗天宝年间(-)。

在此期间,武则天曾正式迁都洛阳,在她死后,唐中宗又移都长安,洛阳再次成为陪都。

京杭大运河

唐末安史之乱后,洛阳遭受严重破坏。

五代时,洛阳虽为后唐都城,但已不见昔日辉煌。

宋代建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后,虽然对洛阳进行了修建,但已远不能与隋唐时相比了。

洛阳在中国历史上几经沉浮,数次被毁,又数次重新崛起。

这座饱经风雨的城市蕴藏着许多历史遗迹,比较著名的有白马寺、龙门石窟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2千米处,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是中国最早的一座佛寺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白马寺

相传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寻求佛法,后来使者和印度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

为了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为“白马寺”。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郊,它与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

石窟南北绵延米,窟龛多个,造像数十万身,还有众多的碑刻题记和佛塔。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