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宏彬,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室主任。参与、主持完成了洞窟危岩体加固工程、风化综合治理工程、防水工程及试验工程、申遗、大景区建设、五华洞保护工程、洞窟保养工程等一系列云冈石窟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一线任务。
闪耀中华文明的自信光芒——云冈石窟保护进行时杨俊芳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继承好文化遗产是摆在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大课题。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近日,笔者采访了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主任闫宏彬,以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云冈石窟保护工作的故事。(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云冈石窟外景)(工程团队在检测石窟岩体)问:保护工作是云冈石窟的首要任务,重点包含哪几个方面?您介绍一下保护工作的历史沿革。闫宏彬: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方面是云冈石窟的外部环境;第二方面是云冈石窟本身的载体,就是武周山的山体;第三方面是文物本体,也就是大家看到的云冈石窟的造像。对云冈石窟比较系统的保护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当时云冈石窟外部环境很差,附近有产煤的厂矿,国道运煤车往来频繁,附近还有大量的村落,使用柴火、煤做饭,煤灰、粉尘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年前后我们主要做的是这方面的清理和保护工作。当时的佛像和窟龛都蒙上了一层“黑纱”,真正影响石窟本体的是煤灰里所含的大量金属离子,能够不断吸附周围的粉尘,使得石体的酸性环境改变,加速了岩体的风化、裂隙和疏松。年至年,我们运用环氧树脂灌浆和小锚杆加固技术进行保护,效果良好。年,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对周边环境做了大量的改造。年,防水保护工程启动,此次工程勘察是云冈石窟历史上最为详尽细致的一次水文地质调查,摸清了云冈石窟山体的地质和水害来源和机理。年至年,云冈大景区建设是其扩大到原来的10倍,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将周边的污染源和几十个村的居民进行了整体迁移,彻底解决了大量煤灰粉尘的污染,极大地改善了云冈石窟周边的环境,因此现在的人们才能看到山清水秀、绿树环绕的云冈石窟。年以来,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级以上的天气多于天,和30年前云冈石窟周边的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问:云冈石窟作为非常重要的人文景观,大家可能对造像本身的保护更为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