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智读历史。云冈石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其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北魏时代的产物,修建云冈石窟历时64年,是现存主要洞窟45个,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大同本地人,我本人对于云冈石窟有着特殊的感情。云冈石窟的佛像,在佛教领域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本篇我们就来聊聊北魏时期的佛像为何与众不同。
北魏政权是鲜卑族人所建立,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作为一个承接两汉,连接隋唐的政权,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进程的影响颇为深远。“云冈石窟”的整体基调反应出了北魏时期的文化特征。云冈石窟中的佛像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佛像为犍陀罗风格、中期佛像为凉州风格、还是后期为南朝风格。这些佛像大多面带微笑,或者神态自若。在那个“五胡乱华”政权更迭频繁的混乱时代,这种微笑着的佛像就是老百姓的心理藉慰。北魏佛像的微笑想要表达什么?是统治者掌握政权的满足感?亦或是在动荡的年代教化子民超脱世俗的痛苦,寻求灵魂的安宁?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后来的佛像不同与此呢?其实不同时期的佛教,反应着不同时期的政权特征。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佛像的制造者是由西域俘获的僧人和工匠。西域的风格加上统治者拓跋家族的意志,融合汉族文化特点和技法,形成中西合璧的体型庞大,威严又不失和蔼的微笑、气度恢弘的整体特征。北魏后期,由于南朝僧人受到北魏当权者信任。代表汉族门阀士族的审美特点的,身材苗条长相清秀的佛像就出现了。后来的佛像也就反应着统治阶层的审美标准。唐朝的佛像柔美婀娜,甚至一度女性化。在到后来的慵懒,如宋朝的济公。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一起讨论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