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的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缘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小故事
话说公元年,一个名叫昙曜的和尚游历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这天,正在逛街的昙曜在大路上遇到了文成帝的车队,他连忙躲到了一边给皇帝让路。然而,就在昙曜离着老远,张望皇帝长什么样的时候,一件神奇的事发生了:只见这皇帝车队里带头的一匹御马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昙曜,然后半跑半颠地来到了他的面前,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用嘴将昙曜的袈裟掉了起来。这个清新脱俗的画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包括文成帝也是惊掉了下巴,他相信,自己的御马都是有灵性的,这是否是上天的一个暗示呢?随后,文成帝把昙曜叫过来,刨根问底地询问了一通,然后决定,从今以后,你昙曜就是朕的老师。这便是《马识善人》的故事。
昙曜是一位慧根深厚的高僧,他年少出家,精读佛教圣书,除此之外还对建筑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昙曜曾提议在武周山一带开凿佛像,弘扬佛教,而这也正合崇尚佛教的文成帝之意。于是,从公元年到公元年,在大同的武周山,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就从没有间断过。又过了十几年,昙曜在开凿了著名的昙曜五窟之后,又开凿了一些小石窟,最后直到公元年,云冈石窟才算完整建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