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云冈石窟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天眼新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10/16

我们解读云冈,研究云冈,云冈无数个未解之谜,正如它本身是一架天梯一样,得一步步攀登,方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公元年(北魏和平元年),开凿云冈石窟的斧锤落下,到公元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大规模皇家开窟造像落幕,前后三十余年(皇家造像准确年限待考)的绵延,云冈,一座原本低而平的山冈,成了一个朝代留给后世的一部大书。这部大书在塞北大同起笔。只是,它并非用笔写成,而是用信仰。

来到云冈,当一份无与伦比的宏大呈现在面前时,一定会想到北魏这个民族曾有的煊赫与强盛,因为云冈是北魏的代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逐鹿,割据不断,但北魏一朝延续最长,将近年。来之不易的江山,是多少代人接力缔造的,到如今,一座云冈石窟,寄托了后世回望历史时的全部遐想。当年,生活在大鲜卑山里的鲜卑族,有许多个部落,最终成大气候的,是“拓跋”这一支,并建立了辉煌的北魏王朝。云冈,就是这辉煌修成的正果。

历史机遇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武周川北岸。历史上的云冈石窟,曾有过许多称谓:武周山石窟寺、代京灵岩寺石窟、孝文石窟、恒安石窟、西京大石窟寺等等,直至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年),因修缮云冈屯兵的军堡“云冈堡”,这座恢弘的北魏佛教艺术石窟才始称“云冈石窟”。

如果要选一张名片代言大同,无疑,云冈石窟是最靓丽也最厚重的一张,有如西湖之于杭州,庐山之于九江。提到云冈,人们便想到大同,想到大同这座北方重镇在中华历史中曾有的辉煌。从汉明帝到北魏文成帝开凿云冈石窟,已是将近四百年历史。这四百年,佛法在地球上遍地开花结果,断断续续雕凿的,何止一个云冈。佛教东传,带来了印度犍陀罗和古希腊雕刻艺术风格,又结合东方人温婉含蓄之美,成就了云冈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圣地。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漫漫光阴,其发展演变和政治息息相关,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兴佛,之后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云冈石窟的开凿,恰恰借助了统治阶层兴佛的时代力量。

于是,在云冈,工匠们凿石开山、因岩结构,最终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多种佛教艺术风格在云冈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与贯通,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伟大,孕育而生了。历史给云冈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隐于石间的信仰

云冈石窟的云纹图案,也倍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