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麦积山,最终都归于粮食西北行游记第三篇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7/25

作者:王怀建

(《麦积山》摄影:王怀建)

是山承载了佛的存在

还是佛让大山更有高度

最终都归于粮食

以积麦的形式

完成生命的意义

山挺拔不到天堂

佛度不了无缘凡尘

一粒粒麦种

竟隐喻着太阳的一切旨意

让你巍峨成山,可好

还是在麦穗中流转如何

定义麦积山

散播给人的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暑假,与好友一道完成西北之行的一个夙愿。在西行西域旅途之中,时常有佛的意象若隐若现,让我们好奇,也让我们稍稍驻足匆匆的行程。

麦积山,就是这样的一处渡口。

知道敦煌莫高窟的人很多,知道云冈石窟的也不少,相比之下,知道同为石窟佛教文化的麦积山人则要少得多。

我们对于未知的、略显神秘的事物,都是心存谨慎甚至敬畏的。老陈、老李和我虽然渴望见识麦积山独有的特点、其身的魅力,但因身体原因,鉴于佛窟垂直起来的高度,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倒是同行的女家属反而有些一往无前的勇气。来了,自然要看的。旅游嘛!所以一致的决定:攀爬佛山、接近佛窟。

盘桓在因方便游客而架设的钢制栈道,倒也安全,特别是单向设置的路线让游人能够有序前进、细细观赏。绝壁上一个个不同年代、不同规制、不同故事的石窟总让人产生不同的体验感受。快到达顶点而要折返下山的时候,一行人集中靠近,远望四周,空谷幽深,山风习习,好一处念佛修行的胜地。这时,才突然想起来花钱所雇的导游没有陪同上山解说。在山脚下游览时导游那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的说辞早已被我们又交还给了身后的一个个佛窟,亦或许随风飘散在了四周幽深的山谷里去了吧。

我只记得:麦积山是因形得名。

麦积山,远远望去其形状酷似一个巨大无比的麦垛,且巧合的是它四周的山都绿树繁茂,唯独它植被鲜少,山体山石多呈现暗红、深黄之色,这更让麦积山看起来名副其实。我只是不明白:明明因佛而盛的山,却不似国内其他石窟佛山,趋佛而名。我只得妄加揣度:也许是因为它独特的品性、历史的巧合使然。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周边的民众基于人类最原始、最淳朴的粮食崇拜而加以图腾化的结果。

匆匆麦积山之行,游兴弥留,如何在这样一个孤立独直的山上开凿石窟佛像,虽有架木之说等,但一座山那么大的规模,多少是让人难以信服的。诸多谜团,交织传说,难窥究竟。一憾也。

不去多想,遗憾原本就是旅游相伴相生的一种常态。就如文头诗所说:麦积山,也许原本就是以麦积的形式散播给人们意料之外的感悟和收获吧。

(西北行游记第三篇)

(未完待续)

听说前世一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一个百家号粉丝呢!欢迎随时在评论区留言跟我(妙华写意)说说你的心里话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