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开明文化论坛在山西大同举办。论坛主题是“回望:北魏文化与民族融合;展望:文化与城市转型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主持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讲话。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出席开幕式。
论坛开幕
在1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刘新成围绕民进与文化界的渊源,以及本次论坛的主题作了讲话,张吉福、王鹤云分别在开幕会致辞。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
刘新成:
开明文化论坛,是民进中央为国家文化事业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搭建的一个开放性平台,也是民进发挥界别特色,加强与文化单位和专家联系,服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本届论坛为何在大同举办?
开明文化论坛在大同举办,是因为这里曾是北魏国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各民族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因为大同正处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月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何理解本届论坛的主题?
刘新成强调,通过交流研讨,系统梳理地域和城市文化资源、文化脉络,重新认识北魏历史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重新规划地域和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深入剖析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努力把握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时代性和创造性,为增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凝聚力、提升城市文化的生产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思路和对策。
主旨演讲
开幕会后,四位嘉宾进行了主旨演讲。
嘉宾们把开阔的历史文化讲演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妙语频出,让我们一起聆听——
单霁翔: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文物只有被人们看到,才会被修得最有尊严。而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让文物活起来,是今天文化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大同随想
大同是一本厚重的书,一页书写农耕文明,翻过来写游牧文明。看懂了大同,就看懂了中国历史。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龙:北魏文化与中华文明
北魏王朝的民族融合促进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以拓跋鲜卑为主体的大量非汉民族在血缘上融入汉族,成为汉族的有机构成。北魏后,汉民族(政权)在体制上形成了一次大的新陈代谢,为其后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杭侃:云冈模式与民族融合
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它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新模式(指云冈模式),很自然成为魏国领域内兴造石窟所参考的典型。
分论坛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半,举办了三场分论坛——
第一场分论坛:
北魏文化与民族融合
地点:大同大学
专家学者分别从云冈学创建、文明融合、图像证史、文化遗产、君主继承、丝路文化交流、河陇地域文化、都城建设等角度发表了观点。大家一致认为,深入考察北魏历史遗迹,挖掘北魏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场分论坛:
文化与城市转型发展:理论、规划与案例
地点:大同雕塑博物馆
在这场分论坛上,经济领域的专家认为,大同应在推动经济转型基础上,加大文化驱动力,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营造文旅符号实现“蝶变”或者质的提升;文化界学者点评了当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构建中的正反面典型,强调文化是城市未来的动力,呼吁推动大众创作讲好大同故事;来自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则分享了其他城市文化建设的具体案例和工作经验,并就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加强大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三场分论坛:
盛唐先声:北魏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研讨会
地点:大同博物馆
参加这场分论坛的既有资深影视从业人员、著名文化学者和文艺评论家,又有大同本地文化部门的管理者和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大家围绕北魏历史文化和北魏影视题材创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本次论坛通过人民政协网等平台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
期待下次再见
来源:民进网
记者:吕巍
编辑:黄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