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敦煌,在中西方应该是无人不晓。位于甘肃省的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是文献的宝库。
您知道吗,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距今已有年历史,与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冈石窟齐名。
那么,须弥山石窟为何能有如此盛名?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须弥山石窟位于固原市。那么,固原市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看一看地图能够发现,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却被甘肃三面环绕,只有北部是与本省的吴忠市和中卫市相连。因此,固原市这些年来一直扮演着省域副中心的角色,同时也在借助甘肃省的资源进行发展。
须弥山石窟地处固原市须弥山的南麓。此处大约分布着多处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史料证实,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而须弥山石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是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各沟之间皆有梯桥相连。
之后多年,历代对须弥山石窟均有扩建,迄今该石窟仍然保留有20多个洞穴。其中北周造像最为精美,隋代的造像风格淳朴,唐代造像面形丰满、表情安详。
须弥山石窟为佛教石窟寺。寺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弥勒大坐佛。
这座佛像俗称“大佛楼”,开凿于唐宣宗大中三年,是须弥山造像最大的石窟,高达20.6米,成为须弥山的标志。
它雕凿在一个马蹄形石窟内,比例匀称,身披袈裟,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宏伟。这座大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第19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而这里的“一佛二菩萨”造像,是北周造像雕塑精品,实属世间罕见。
在如此众多的石窟文化遗产中,我国几代考古人为什么对须弥山石窟情有独钟?
据专家介绍,那是因为须弥山石窟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在我国石窟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须弥山石窟现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里面现存石窟共有多个,造像千余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