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打印复制对比图(左为三维打印)
据了解
第3窟佛像从大同“搬”到青岛,从方案论证、数据采集、数据处理、3D打印、结构体设计施工、打印件拼装、光源设计安装、喷砂上色等工序,历时2年完成。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窟内既有气势宏大、雕刻精美的造像,也有完整的石窟形制,同时还还原了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可以让参观者从中领略石窟艺术、古代建筑、石窟风化、文物保护等丰富内容。项目中,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联合攻关,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多图像三维重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高保真的重建了云冈石窟第3窟的高保真彩色三维模型,而后通过引入国内自主研发的高精度3D打印机,通过计算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3D打印铸模技术复制文物本体的所有细节,达到文物材质以及色彩纹理上的高精度还原。因为第3窟体量之大,所以将其分成块进行3D打印并使用三维表面上色工艺重建表面纹理,以确保与本体的质感一致,最后使用机械拼装、泡沫填充、拼缝处理、喷砂上色等工艺形成了原尺寸、高保真的石窟复制品。
云冈石窟第3窟的成功复制和落成,是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和创业公司等社会力量综合工作的成果,是全社会对文化传承使命自觉实践的伟大尝试。据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这次实践,是中国数字科技在文物保护和传承领域大规模应用实践的一个里程碑,是“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张焯说:“未来,可移动的云冈石窟复制窟、多人互动云冈石窟VR系统将代表着不同文明交融的云冈石窟,携带着中华文明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记者吕国俊孙轶琼)
来源:山西晚报、大同新闻网
本期编辑:王宇
哎呀,你就点个ZAN再走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