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特征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12/26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其夹处于秦汉和隋唐两大帝国之间,我们经常会使用过渡时期这一概念。历经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分裂局面,这一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呈现出强烈的阶段性、地区性和不均衡性。中国古代的都城制度、墓葬制度、建筑技艺、手工业生产、佛教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发生剧变,呈现出明显的承上启下特点,为秦汉文明向隋唐文明的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

“建筑是历史的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殊历史也造就了这一阶段建筑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东南地区的城市建设的崛起,由于晋室的南迁,中原大量人口涌入江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然后又经过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持续经营,推动了六朝故都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建筑的繁荣发展。

健康城

2.佛教的盛行,佛教从东汉初已经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佛寺建造数量剧增,甚至北魏时期,洛阳有佛寺所,北魏统治区的寺庙一度达到3万所,有源于印度的中心塔型,和基于舍宅为寺而形成的宅院型两种主要布局。佛塔有阁楼式,密式,金刚宝座式,亭阁式等多种形式,对后来塔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南朝寺对木结构的发展作用非常大,对摆脱汉以来中国建筑中土木结合残余,向木结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还记得汉代明器陶楼、陶仓楼么?这些塔就是在汉代“重楼”的基础上加上佛教的象征物组合而成的,结构依然是中国木构。

3.北魏的统治者鲜卑族,他们崇敬佛教的表现方式除了上一条中说到的寺院+塔,还有一条就是修建石窟寺,最早他们在大同办公时修建了云冈石窟,后来搬去洛阳上班,就又修建了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而在北魏之前,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因为地处西域,更早接触佛教东传,也就更早开凿了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虽然这两石窟是氐族人最早开凿的,但是兴盛和繁荣还是鲜卑族人做的,比较他们统治时间比较长。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4.形成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立的格局。这时期士人阶层的兴起,强劲的推动了文士园的发展。不仅盛行士族庄园别墅,城市私园和寺庙园林也为数不少,中国园林经历了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神似自然转变。

5.由于胡座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而坐的矮足型开始向适应垂足坐的高足型转变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改变。

6.“棋盘式”都城建设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借鉴和参考价值。

邺城

北魏洛阳城

可以说本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的融合器,既有基于佛教传播,来自印度中亚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有来自国内民族大融合的南北文化交流。中国建筑从类型,风貌都展露新姿,为下一阶段隋唐时期建筑新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