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克孜尔石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供图
技术人员修复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供图
核心阅读
沿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向南传播的石窟寺,发展脉络清晰,蕴含的文化、历史、哲学内涵深厚,是我国文物长河中的瑰宝,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开放包容。
莫高窟壁画保护、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修复、川渝石窟保护专项等代表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石窟寺保护水平。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数字化工作,为新时期石窟寺保护管理与展示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石窟寺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点内容。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均对石窟寺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对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做出重要部署。石窟寺保护利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保护利用系统思维确立
沿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向南传播的石窟寺,发展脉络清晰,蕴含的文化、历史、哲学内涵深厚,是我国文物长河中的瑰宝,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开放包容。
我国石窟寺多开凿于河流阶地,既反映了古人选址和营造的工程思维,又构成了独特的景观特点。石窟寺内包含洞窟构筑物、壁画、彩塑、石雕像、题刻题记等内容丰富、形制多样、艺术魅力深厚的文物类型。
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处石窟寺和处摩崖造像,新发现有处。调查结果对厘清我国石窟寺传播线路、开展分期分区研究、分门别类实施保护以及加强展示利用等具有显著意义。
我国石窟寺保护理念,是在遵循文物古迹保护的基础上,根据石窟寺的特点逐渐形成的。通过70余年的实践,石窟寺的保护理念从“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到尊重各个时期的贡献和重视保护历史环境与价值的转变。
近10年,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石窟保护系统思维逐渐确立,石窟考古研究、保护技术理念等诸多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大足石刻全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等一批重要石窟寺考古报告的出版,推动了石窟寺考古学科方法和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14个省份印发石窟寺保护利用方案,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和人员力量显著增强。
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系统统筹保护利用工作。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95.html